第07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8年10月30日 星期

《沧海残阳》长篇小说连载(十六)


■余 飞

皓月当空,孝台上的大枣树,在月光下洒下稀疏的阴影,身着喜服的陈福和海妹子朝着孝台躬身施礼。礼罢,陈福起身问海妹子:“知道为什么让你来这儿吗?”

海妹子不解地问:“我怎么会知道你们这里有这么多的规矩呢?光婚礼就快把我折腾散了,也不让人家歇歇就把人家拉到这儿来了。”

陈福道:“这可不是规矩,是咱叔特意让你来这里听我讲俺祖上的故事的!”

海妹子兴奋了:“讲故事?我爱听,快讲吧!”

陈福拉着她来到了枣树前道:“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孝祥公和他的母亲逃荒到了这里,却被大水困在了这个土堆上。当时这里没有人,只有这棵枣树,而且已是深秋。娘儿俩几天没吃没喝,眼看就要饿死了,娘就对孝祥公说:‘娘已经是八十多岁的人了,没几天的活头了,我这里还藏一块饼,你把它吃了,长点力气逃个活命去吧!’孝祥公说什么也不肯吃,更不肯丢下娘自己逃命,那个饼他也让娘吃了,自己就那么忍着。几天过去了,眼看娘都饿得没力气说话了,孝祥公心中不忍,就想在这台上随便找点什么能吃的让娘填填肚子,可是他走出没多远就昏过去了……”

海妹子一惊:“那可不能睡过去呀,他要是醒不过来娘谁管哪?”

陈福接道:“是呀!孝祥公不知睡了多久,忽然觉得有什么东西落在了脸上,一下子把他砸醒了,他把那东西捡起来一看,高兴坏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你猜是什么?”

海妹子急问:“是什么呀?你快说吧!”

陈福的眼前幻化出了一望无际的大水和成为孤岛的土台,还有在风中飘摇的枣树,树下的草庵前,瘦弱的汉子捧着手里的两颗半干的枣,原来是两颗已经快干的枣!孝祥公急忙把枣拿给娘吃了。从那以后他天天盼着有枣落下,可不刮风就没有枣落下来,他就爬到树上找……你想想,已经是后秋了,哪还有几颗枣呀!那天,他好不容易摘到了两颗,自己却舍不得吃,下来的时候头一晕硬是一头摔下来了。娘抱着昏迷不醒的孝祥公哭啊哭啊,孝祥公醒了,可娘的眼也哭瞎了……

“后来呢?”海妹子的心被揪了起来。

“又撑了几天,水终于退了。有人路过这里,已经饿得爬不下土台的孝祥公娘儿俩终于得救了。”

海妹子长出了一口气:“啊!”

陈福接着道:“后来为了纪念我们陈家的孝子孝祥公的孝行,这里就由原来的陈村改名孝台陈村。咱叔中举后,就在台上立了这块碑,并为咱们陈家定了家规,立了祖训。”

海妹子已经回到了现实,急问道:“那咱的家规是什么?祖训又是什么?也该让我知道了吧?”

陈福正色道:“家规就是不管哪门娶了媳妇都要先来孝台祭拜,怀念先人孝行,继承先人大德!祖训是,凡我陈氏族人,不忠不孝者死后不得入陈氏祖茔!”

“我明白了。”海妹子说完就默默来到碑前双膝跪倒,陈福也随着她跪下了。

正室的客厅里,早已点亮了蜡烛,老太太和她的儿子们聊了过去,也聊了眼下,但更多的是让已经八年不在家的大儿子谈他这么多年在外的一切。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老太太和守在她身边的两个儿子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所以,对他们引以为荣的陈星聚所说的一切都觉得是那么的新鲜。当听到陈星聚说到自己在仙游任上审判洋人时,不待他说完,老太太霍地站起身来:“好!好!我儿能把欺负咱的洋人捆上大堂,解气呀!后来呢?”老太太急着知道结果。

陈星聚神色一下子黯淡下来:“后来……唉!”

星珠、星文刚听到兴头,也着急地问道:“后来怎么样了?大哥没让他坐几年大牢?”

陈星聚叹了口气道:“大哥的官小哇!”见两个兄弟心有不甘,还要继续追问,就转了话头道:“不说这个了,还是你们说说这几年家里怎么样吧。我离得远,家里什么都不知道。”

老太太见问,忙代他们答道:“家里有你两个兄弟操持,这几年还过得去,你家里的和孙子孙女孝顺得很,娘活得很好!”见陈星聚点头,就又问道:“娘就是想知道,你这次回来能在家待多长时间?你媳妇一直在家也苦哇!”

陈星聚脱口道:“这回回来就不走了娘!”

老太太和弟弟们同是一惊:“啊?”老太太问:“怎么了?不出去做官了?”

陈星聚话已出口,再难找理由收回,只好据实相告,只不过说出的话有些期艾:“这……不去了。”

老太太的脸呼地寒了下来:“是削职为民了?”

陈星聚语塞了:“这……也算是吧。”

本已坐下的老太太又站了起来道:“这么说你是徇私枉法了?再不就是贪污受贿了?”

陈星聚大惊失色叫道:“娘!”

老太太厉声喝道:“你给我跪下!”

就在陈星聚朝着老太太扑通跪倒的同时,在成了陈福洞房的西厢房里,佑之和几个小伙伴正在床上闹着,床上崭新的被褥被他们蹬得皱巴巴的,左躲右避的海妹子好不容易挣脱了几个孩子的纠缠,看到床上乱成一团,心疼得不知如何是好:“你们……你们倒是脱了鞋呀,把新被子弄脏了呀!”

一旁的陈福却是笑呵呵道:“让他们闹吧,这是咱这儿的规矩,闹得越狠越好,他们都是奶奶派来闹房的!”

海妹子不解了:“怎么还有这规矩呀!”

“福哥!”随着叫声,来妮推门而进:“福哥,你快去前院看看,老太太罚大爷的跪呢!”陈福大惊,“啊”了一声,拔腿就往外跑去。

客厅里,所有的人已经各归原位,张氏和另外两个弟媳及几个孩子也出现在了客厅。老太太抚着陈星聚的肩膀道:“儿啊,娘委屈你了,要是因为这些罢官,娘不怪你!”

陈星聚把娘扶到椅子上坐下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罢官,是候缺,娘!”

老太太摇了摇头:“候什么缺?娘不懂,也不想懂,不就是没有位子了让你在家等着,等着别人腾出来位子了再叫咱去嘛!叫我说,要是再出去当这受窝囊气的官,这官咱不当也罢,在家教孩子念念书,把咱这几十亩地种好比啥都强!”

星文接口道:“是呀大哥,家里比哪儿都好,一家人团团圆圆多好哇!”

星珠也道:“就是!从大哥离家,这么多年了,咱家的人就没有齐过,就因为这,咱娘连一次生日都不让给她过,这不,娘的生日也快到了,既然大哥回来了,不管还走不走,咱就给娘过个八十大寿,一来是全家团圆一回,二来也是给家里添点喜气,不能让外人看咱大哥不做官了,咱就不过日子了不是?”

一直没有机会说话的张氏听星珠这么说,觉得有些不大妥当,就近前一步道:“娘,您儿子不做官了,虽然在咱看没什么大不了,但咋说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不是?要是让外人知道了,人多嘴杂,不知道人家会说咱啥呢!”

“哼!我老太婆才不怕别人说什么呢!”老太太摆手止住了张氏的话接着说道:“人家是为了下辈人有出息了摆酒庆贺,我老太婆偏偏要为我的儿子被罢官摆席,再撒出去帖子,把老亲旧眷都叫来,咱就再热闹一回!”

就在众人一片叫好的同时,风风火火赶来的陈福推门而进,他不知就里来到老太太跟前问:“奶奶,孙儿我?”

老太太故意绷起了脸道:“你等着喝酒吃肉!”

哈哈……

再别离

北京的后秋原本就不怎么热,今年却有些邪乎,秋老虎竟在此时再显示出了余威,把人热得几乎喘不过气来,就连树上的知了也叫得口干舌燥;处在围墙高筑的紫禁城内的人们,仿佛被装入了蒸笼,浑身上下都在经受着炼狱般的煎熬。兵部值房里,左宗棠一手摇着扇子,一手拿着一份奏折浏览,不知是热得太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使得他呼地合上扇子并情不自禁地猛敲了一下案子,一旁值守的司官们都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

韦金榜忙放下手头的案卷近前小心翼翼问道:“大帅?”

左宗棠抖着手里的折子说:“看看,这才是老诚谋国之策呀,沈大人这个折子上得好,拿去好好看看!”

韦金榜接过奏折看了起来。折子是前段时间奉旨赴台湾处理“牡丹社”事件的沈保桢沈大人上的,除了奏报他在台处理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外,还根据他在台湾的所见所闻及对台湾所处境地向朝廷提出了建议。

在韦金榜认真看折子时,左宗棠一边踱着步一边自言自语道:“日本人觊觎我台湾日久,虽然此次出兵未达目的,但彼贼心不死,我必做与之交战的准备,请准台湾设一行省,撤厅设府,增派能员干吏,治台保台。好!好!沈大人和日本人签那个《北京专约》虽然让日本人占了便宜,但他对日本人可是看准了,这步棋也下准了呀!”

韦金榜知道,此次沈大人登岛,鉴于宫内和一些朝中重臣的意思,及登岛的日本人患了热病已有意撤兵的现实,就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按日本人的要求进行了赔偿换取日本撤兵的同时,还和日本人签订了一份条约,这条约就叫《北京专约》。此刻,听左宗棠这么说,就在递还奏折的同时附和道:“这么说沈大人这趟台湾去得值,总算看清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而且还有应对之策;不过现在派人去台湾——做那里的官怕是愿去的人不多呀!”他久居官场,对如今的官场生态还是有些了解的,因此,他才对沈大人提出的“增派能员干吏”一说打心底有些忧虑。

(未完待续)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