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召陵区农村建有综合文化站5个、村文化书屋192个(含自然村)、文化服务中心172个,为170个村发放健身器材,并为每个行政村安装了网络宽带,完全对外开放,为群众参加和分享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积极组建文化队伍。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积极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群体文化活动的演出,不断发现、培育新人,加强业余文化团队的管理。目前,召陵区已建立剧团、舞蹈队、合唱队、民舞队、书画队等各类文体团队160余支,队员3000余人;组织编演优秀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90余个,逐步实现了由自娱自乐性质向营业性演出的转型,走出了一条“以文补文”的文化产业路子。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送戏下乡150余场,今年3月份组织举办了歌舞展演;组织广场舞大赛、“激情召陵大家唱”等各类广场文化活动,各镇也利用现有文化广场和文化大院设施组织开展戏曲比赛、广场舞表演等,大大提升广大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扮靓环境,让农村面貌美起来
近年来,召陵区以农村“脏乱差”为整治重点,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管理。投入资金2500万元,建成涵盖全区188个行政村的高标准垃圾收集点54个,购置大型垃圾转运车76辆,小型转运车250辆,聘用环卫工人700余人,建立智能化管理平台一套,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落实“三级监管”责任制,每天处理垃圾150吨,基本做到了全区农村垃圾清运全覆盖、无死角、不间断。邓襄镇胡庄、孔营等村成立了由老党员、老教师等组成的“村庄环境保护协会”,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监督检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区实现了行政村视频监控全覆盖,并拆除违章建筑2万平方米;粉刷墙体7万平方米;铺设便道砖1万余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更换安装路灯2700余盏;清除杂草垃圾25万立方米;清理路边蔬菜、秸秆3.6万平方米;埋设路沿石7.6万块;种植景观绿化树2.3万棵;设置村牌和道路指示牌526块;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厕120座,在建公厕90座;增设垃圾箱1388个;新修下水道35600米;清理坑塘20个;新修道路28.7公里;绘制文化墙7500平方米。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治理,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截至目前,全区已有51个村通过省级人居环境示范村验收,109个村通过省级人居环境达标村验收。
下一步,召陵区将按照中央文明委提出的“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国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和文明乡镇占比达到50%左右”的目标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细化文明村创建工作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措施、落实保障,分批次开展好文明村创建,争取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