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旭
通讯员 曹征召
今年4月,临颍县城关管理办公室曹窑村新一届村领导班子经过全体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短短6个月,村领导班子思路清晰,真抓实干,昔日党建软弱涣散、民生无人过问的后进村一跃成为今天群众认可、上级肯定的先进村。
强党建,干部卖力。为增强党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曹窑村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让所有党员学起来、动起来。同时,村领导班子征集村民对于村子发展和两委班子的意见、建议,先后走访村民80余户,谈心120余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并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及时将村务、财务等内容在村务公开栏、微信公众号公示,让群众心里有本明白账。如今,无论是党员会议,还是群众代表会议,参会率都是百分之百。
抓基础,群众聚力。目前,民生已成为曹窑村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便群众出行,利用集体经济部分收入,再加上干部、群众捐款,共修建水泥路500余米、排水沟2000余米;推进管网贯通,基本实现天然气户户通;美化人居环境,在村头巷尾,以墙体漫画的形式让村规民约深入人心,共绘制墙体壁画400余平方米;整治环境卫生,实施所有路段环卫工划片、分段,责任到人管理,村“两委”班子成员分片区管理。同时,村领导班子牵头洽谈,流转土地600余亩,较往年每亩地农户多收入50元。
建实体,厚积蓄力。曹窑村依托位于城郊结合地带的地域优势和村里劳动力富裕的劳务优势,注册成立“众兴劳动服务分包公司”,通过向县城周边房地产开发企业、产业集聚区介绍劳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在落实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基础上,曹窑村建立村级扶贫防贫救助基金,以村委班子带头、倡议群众、引导社会团体和企业捐款的形式共募集到资金近4万元,通过村民代表评议等程序,先后对两名大学生实施了金秋助学帮扶,对3名大病患者发放了救助金,并成立爱心超市,引导贫困户通过劳动兑换生活所需用品,激发他们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
推改革,政策给力。曹窑村是城关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在城关办党工委的指导协调下,历时两个月提前完成改革工作。通过对村集体“三资”全面清查,核实债务、债权和资产,彻底解决了对外债务和四五年前集体土地流转租金收取等债权问题。村民也变身“股东”,改变了过去集体资产名义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份”的局面,调动了村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