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彩霞)11月2日,在厦门举办的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第十八次执委会上传来消息:经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投票,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市心血管病医院)胸痛中心以优异成绩获得评审专家高度认可,正式通过评审,成为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认证的中国胸痛中心。近日,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发布《关于2018年度第三批次中国胸痛中心及基层胸痛中心通过认证单位公告》,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市心血管病医院)榜上有名,又一个“国家级”胸痛中心落户漯河。
高度重视 确保中心建设
据了解,胸痛中心是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是衡量一家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传统住院救治方案相比,胸痛中心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最及时和规范的诊断治疗,降低急性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并降低医疗费用。
市六院作为我市心血管病医院,在征得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同意后,于2017年10月19日全面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工作。院内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院长、业务副院长、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任行政总监,心内科、急诊科、心外科、导管室等各相关科室为成员的胸痛中心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胸痛中心的建设和认证工作,相继建立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胸痛中心典型病例分析会制度等,不断优化胸痛患者诊治流程,使医院胸痛中心运行日渐规范。
同时,院内设立胸痛分诊台、胸痛诊室、胸痛抢救室、胸痛观察室,急诊科及救护车增添心电图机、院内心电网络、“心梗三项”检测仪、车载呼吸机、胸痛“一包药”等,实现院内院外急性胸痛患者信息及时共享。导管室配备有杂交手术室、多导电生理仪、主动脉球囊反搏仪、便携式电除颤仪、有创呼吸机及临时起搏器等,24小时全天候开放,对于具有急诊PCI适应证的STEMI和极高危NSTEMI患者,可绕行急诊和冠心病监护病房直接到达导管室,大大缩短患者从入院至接受治疗的时间,为众多心梗患者打通“心路”赢得“黄金时间”。
市六院胸痛中心自成立后,不断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联系,成立了胸痛联盟,与康利医院、后谢乡卫生院等25家医疗机构建立帮扶协作关系,形成区域救治网络。同时,建立了胸痛中心微信群,实时传输胸痛患者心电图等数据,组织专家会诊,实现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快速转运及救治。通过扎扎实实的创建工作,形成了院内绿色通道、急救中心联合救治、社区患者教育、基层医院转诊等多方联动工作机制,坚持先救治、后付费,实现院前院内患者救治的无缝对接,有效缩短了急性胸痛救治时间,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及生存质量。
自2017年10月开始,市六院胸痛中心已累计接诊686名急性胸痛患者,其中完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手术45例、非ST段抬高型心急梗死手术40例、非ACS胸痛200例、非心源性胸痛134例、主动脉夹层2例、肺动脉栓塞2例,为数百名胸痛患者带来福音。
全力以赴 顺利通过评审
为顺利推进胸痛中心建设和认证工作,医院整合各科室资源,动员全院力量,在人、财、物方面都给予胸痛中心优先安排和政策倾斜。同时,医院胸痛中心团队先后多次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京301医院、许昌市中心医院、许昌市人民医院、漯河市中心医院等地参观学习,同时邀请多位胸痛中心认证专家、教授来院现场指导,根据专家指出的问题和给予的建议,及时进行总结整改,推动胸痛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自胸痛中心建设以来,市六院从未间断对全院医护人员的培训。该院对核心科室人员进行胸痛中心应知应会抽查考试、流程现场考核及提问,进行多次模拟急救演练,并定期对其他临床科室、医技、机关及后勤进行胸痛中心建设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急性胸痛处理能力。医护人员则通过培训、义诊等多种方式向基层群众宣传普及胸痛知识,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疾病的认识,力争做到及时就诊、及时转诊、及时治疗。
经过近一年紧张而又全面的准备,9月12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专家团队走进市六院胸痛中心进行现场认证核查。评审过程中,各位专家对医院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的相关文件以及数据资料进行了详细核查,同时深入“120”急救中心、导管室、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等地实地察看运作情况,观看了现场模拟演练,并对全院人员进行现场抽问和考核。认证结束后,评审专家在充分肯定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取得的成绩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市六院胸痛中心根据评审专家提出的建议及时进行总结和整改,进一步优化胸痛中心各项流程。目前,该院胸痛中心运转流畅,从接到急救电话到进入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开通罪犯(闭塞)血管,有一名患者仅用了26分钟。
认证的顺利通过,标志着市六人院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已达到国家级标准水平,将为我市市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急救服务。今后,该中心将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努力为漯河地区胸痛患者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健康漯河建设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