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8年11月23日 星期

因为爱 所以痛
——读蔡崇达的《皮囊》

■贾 鹤

蔡崇达的《皮囊》被誉为国民治愈读本,长期占据当当热销书的前十名。豆瓣的推荐语是:一部有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对于我来说,不管这本书是小说还是散文,当我把部分自己沉浸在文字里,与书中皮囊下形形色色的灵魂相遇,感受人生百态中相通的悲喜,某些隐在心底的情绪会被轻轻拨动,在心弦上奏响共鸣之音。

书中分为多个小章,通过作者每个独立成篇的述说,我们走近作者生长的故乡,感受不一样的童年、成长和亲情。在《我的神明朋友》一章里,我们了解到潮汕的风土人情和对冥冥中超自然存在的虔诚;在《母亲的房子》中,我们看到要强的母亲以沉重的代价兑现着当初父亲的承诺,固守着信念的家园,尽管“爱情”这个字眼从未出现在父亲和母亲相伴的生活中,但让全家人付出沉重代价的那所房子,却是爱情历尽岁月磨洗的明证,也是远游的儿女们灵魂有所归依的家园。在《皮囊》中,我们看到九十九岁的阿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坚强,这样的老人如古井般沉稳,世间任何风霜剑戟于她只是从容接纳。阿婆说,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你只是整天伺候这个皮囊,你就不会用太大出息。从阿婆身上,我想到自己在农村劳作了一辈子的三姨,她面朝黄体背朝天,一辈子辛苦忙碌,身体适应了各种劳动强度,生活于她从来就是顺其自然的接受和习惯。我想到她时会辛酸,也许有一天,当她的身体丧失了劳动能力,等待她的将是皮囊的无力和日子的苍白。只是终将腐朽的皮囊下,这些历经沧桑的灵魂又将归往何处?

本书中还有让我泪湿眼眶的章节,在《残疾》这不长的篇幅中,作者写了父亲从生病到去世,一家人陪着父亲经历的种种心酸,痛苦中并夹杂着淡淡的幸福。

父亲中风之后,一家人的生活秩序陷入忙乱,生性倔强的父亲不甘心半边身体失去知觉,开始制定康复计划,全家人在父亲要重新做回自己身体主人的理想里,认真配合完成各种康复训练,虽然明知道是注定失败的结局,但全家人都在这编造的虚幻里各司其职。在生活的轨道里,每个人都活得压抑且琐碎:父亲无法找回自己身体的暴怒,母亲在生活的漩涡里痛哭,姐姐的尖叫,儿子的发怒,父亲的歇斯底里,全家人抱头痛哭的绝望,这些生活里的点滴心酸让人感同身受。全文弥漫着亲情撕扯的淡淡血痕,儿子为了让父亲得到更好的治疗,只身在外打拼,本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存够钱带父亲到美国治疗,但是父亲却在一个雨天意外过世,儿子千里迢迢赶回家,握着父亲冰凉僵硬的手,悲伤至极的他已哭不出声,跪在灵前的他大声责问父亲:你怎么这么没用,一跤就没了,你怎么一点也不讲信用?在这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铭心之痛里,我们感受到了深切的无力。当这些字句滑过眼眶,我眼睛里种的那棵柠檬树早已酸涩不已。

对于最亲的人,我常常写不出来东西,因为亲近,亲得仿佛刻进骨里,融进血里,写文字的时候,就像一点点从骨血里往外抠东西,所以对于至亲的人离去,我总是写不出来任何文字,因为怕痛,怕那种心再次被剥离的难受。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这一生都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我们谁也无法逃避生的艰辛和死的畏惧。面对挚爱的人,我们无法做到通达告别,从容期待来生重逢。所以从生到死的这条路上,我们每个人需要不断的修行,再修行。

《皮囊》一书的前序中这样写: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这颗心很多时候是睡去了,有时醒着,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许多灯笼,灯和灯由此辨认,心和心,人和心由此辨认。

《皮囊》是一本教我们认人,认心的书,我们从皮囊中点亮自己的心灯,走近彼此相通的灵魂;在灵魂的清醒中,体味皮囊承受的疼和痛。对于人生,在心和皮囊组成的羁旅中,我们舔尝着爱恨嗔怨,交织着酸甜悲喜,感受着生命的有知有觉。因为爱着,所以我会痛;因为痛着,所以我还在努力活着。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