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2月21日 星期

《诗经》那低吟浅唱过的歌谣


■安小悠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古代文明的河流中,其源头都是美好的诗,于古希腊,是《荷马史诗》,于印度,是《摩诃波罗多》,于小亚细亚,是《旧约全书》,于华夏民族,便是《诗经》。

在周朝和春秋时代,我们的先人在原野一边耕种,一边吟唱,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就把身边手头的草木作为“赋比兴”的素材,唱进了“风雅颂”,几千年了,在《诗经》中仍旧保存着上古植物的芬芳、露水的晶莹和摇曳的风姿。不止这些,我们的先人还把生命的百般形态、生活的琐碎日常以及万事万物都写进了诗里,《诗经》三百零五篇,篇篇都飘散着人间烟火、人世百态,或欢愉、或悲痛、或团聚、或别离……

《诗经》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在中国的文化领域,没有比它更熠熠生辉的了。梁启超曾说:“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每一个文字都携带着一缕情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上古时期的爱情追求依旧是今日的择偶标准。“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还有哪一句诗词能超越或者与此比肩的,来更生动地描述恋人分离之苦?“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新婚夫妇恩爱嫌夜短的情趣隔了千年又如何,还不是“力透纸背”,让人一读莞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三千年后,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还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啊!

司马迁作《史记》曾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诗经》当然不止是儿女情长,它更是“周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广泛而真实地展现了上古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除了婚恋,还有民俗、农桑、祭祀、战争和狩猎等,除了身中情花之毒的痴男怨女,更有没落贵族、天子贵胄、小官吏、农民和奴隶。《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又称《国风》,包含了十五个诸侯国和地区的民间歌谣,其中一部分诗歌来自劳动者的口头创作,这类口头创作的歌谣充满了上古社会生活的原始和野性,在我看来,正因此,它才成了《诗经》中最大放异彩的篇章。

没有哪本书,是在荇菜招摇的河之洲、在雎鸠的关关之鸣中开篇的。《论语·阳货》载:“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即《诗经》,意思是说,《诗经》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和自然,可以交友,可以讽谏不平之事。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字。这是对《诗经》最大的褒奖,名副其实。《诗经》无声,鸟兽之声从来不断;《诗经》无画,草木之姿处处彰显。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是纯粹平和的,温暖而静美。它的每一篇都是洁净的,章法结构不复杂,语法修饰不过度,辞藻质朴,文字凝练。无论春秋冬夏,无论老幼,它都适合被一读再读。走进《诗经》,让人如饮山泉,如沐春风,顿觉远离尘嚣而入桃园,洗尽铅华而出青莲,这正是现代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最难得的感受。而那些在诗中的人,无论是窈窕淑女、赳赳武夫、汉有游女、振振公子、有齐季女、求我戍士,还是静女其姝、有美一人、彼姝者子、见此良人、佼人僚兮,都是让《诗经》有温度、有深度的最重要的存在。

时光流泻三千年,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捧着《诗经》,趟着“厌浥行露”,身披“月出皎兮”,一路跋山涉水,走过秦汉魏晋、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继续书写和传颂着《诗经》中的故事,把自己渐渐变成了诗中的人,于是,诗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无论何时,当我们翻阅《诗经》,都应该怀着这样的态度——撑一支“诗”之清雅的长篙,往“经”的深邃处漫溯。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