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涛,男,汉族,40岁,大学文化,中共党员,舞阳县委巡察办综合室主任,2017年10月被选派到马村乡黄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扶志,他积极协调县文化部门开展“戏曲搭台 扶贫同行”活动,利用村腰鼓队和小剧团开展文艺活动,大力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扶贫政策。他协调有关部门,为村里新修两条道路2000米,对主要干道和巷道进行了绿化、美化,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7年11月9日,他协调舞阳县中医院入村开展义诊活动,为村民发放健康红包5000余元。2017年12月,在舞阳县脱贫攻坚第三轮交叉检查中,黄林村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达到100%,受到全县表扬。2018年3月,黄林村获马村乡“2017年度重点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胡松涛的驻村事迹先后被大河网等多家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舞阳县委宣传部推荐)
陈立峰26年坚持诚信经营
陈立峰,男,汉族,54岁,初中文化,郾城区福星家园居民。1992年,陈立峰和妻子在海河路与太行山路交叉口开办修车摊,一干就是26年。有的车主来修车时没拿钱,修好车以后,陈立峰便让他走了;遇到一些老年人或者残疾人,陈立峰都会免费为他们修理车辆。由于陈立峰的修车技术过硬,诚信经营,经常帮助他人,他的摊位前常常会排成“长龙”。起初有不少人对陈立峰的行为表示不理解,甚至怀疑他的动机。但是陈立峰并不在意,对于质疑,他从不生气,始终坚守初心,并把修车铺改成了便民服务点。他说:“虽然年龄大了,但只要自己还走得动,就会一直把方便市民的事儿做下去。”
(郾城区委宣传部推荐)
齐晓祎热心公益
齐晓祎,女,汉族,30岁,大学文化,漯河三铭吾公益中心副理事长。齐晓祎曾在我市一家幼教集团工作,同时还和朋友合伙做眼镜生意。为了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她辞职并且转让了自己的生意。在今年的爱心送考活动中,齐晓祎和志愿者积极为考生提供爱心帮助,护送一名因右腿骨折致使行动不便的考生及时到达考场。她负责实施的“绿茵追梦——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帮助留守儿童160人。该项目先后获得市志愿服务大赛金奖、省志愿服务大赛金奖。2018年该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近年来,齐晓祎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300余次,累计爱心捐款捐物15万余元。(源汇区委宣传部推荐)
钱方化解矛盾促和谐
钱方,男,汉族,32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召陵区司法局青年镇司法所所长。自担任青年镇司法所长以来,他及时处理矛盾纠纷,努力打造镇、村、组“三级”联调联处机制,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他注重法制宣传,定期开展“法治电影进村”“法制宣传进庚会”等活动,制作法制宣传墙,培养村民形成主动学习法律常识的习惯。他积极利用互联网,开设“法律服务诊室”,遇到疑难问题时,当事人可直接视频连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坐班律师。2018年共化解、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3起,调解成功22起,调解成功率96%,为青年镇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召陵区委宣传部推荐)
罗耀军爱岗敬业
罗耀军,男,汉族,44岁,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市大气污染防治办主任。他先后起草各类大气攻坚战方案、办法等40余项,组织环保攻坚督导周例会12次、攻坚推进会6次、观摩督导讲评活动9次。针对企业治污他不搞一刀切,通过实地调研制订“一厂一策”的管控措施,不到100天走访1000多家企业。2016年夏天一次夜查期间,罗耀军不慎摔倒,造成锁骨骨折。为了不耽误工作,术后他坚持保守治疗,每天戴着盔甲式的固定带上班,一戴就是三个月。他先后获市“劳动模范”、省“2017年度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个人”称号,被评为“第二届河南最美环保人物”,市大气办被省环境攻坚办、团省委联合授予“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青年先进集体”称号。(市环保局推荐)
杨绍周扎根基层畜牧兽医事业
杨绍周,男,汉族,54岁,中专文化,中共党员,临颍县畜牧局高级兽医师。工作中,他坚持原则,把动物疫病控制在源头,多次拒绝他人的利诱。面对养殖户的求诊,不管刮风下雨,他随喊随到。2014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杨绍周接到养殖户徐大国的求助,家里的母牛产犊后子宫脱落。杨绍周立即顶风冒雪来到牛棚,竭尽全力医治母牛。多年来,杨绍周记录工作笔记近百万字,撰写畜牧兽医论文十多篇,先后在《中国动物保健》《河南畜牧兽医》等杂志发表;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300多期,为养殖户发送手机短信万余条,培训人员1万多人,每年诊治畜禽2万多头(只),治愈率90%以上,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多万元。(临颍县委宣传部推荐)
史建华乐于助人
史建华,男,汉族,52岁,中共党员,源汇区老街办事处工作人员。他负责的受降路西段占道经营和流动摊点较多,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为消除这一“顽疾”,他每天早上6点就带领队员奋战在一线,连续14小时严格管控,使市场周边占道经营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2018年4月6日,天空飘着小雨,一位70余岁的老大爷颤颤巍巍地推着自家种的蔬菜到受降路沿街叫卖,史建华看到后没有立刻轰撵,而是帮老人把三轮车推到路边了解情况,当得知老人生活困难并身患疾病时,史建华自掏腰包拿出100元钱把老人的菜全部买走。2018年6月2日,他遇到一位逛街过程中与孩子不慎走散的年轻女士,他一边安慰女士,一边通知执勤的城管队员帮忙寻找。通过挨家挨户、大街小巷认真询问、仔细查找,最终在新大新商场内找到了走失的孩子。(源汇区委宣传部推荐)
好儿媳武伟琳
武伟琳,女,汉族,31岁,中专文化,临颍县王孟镇北宋村村民。武伟琳的婆婆得了脑梗,身体偏瘫,公公和丈夫常年打工,家务的重任全落在她一人身上,但她从不抱怨,耐心细致地照顾婆婆,婆婆见人就夸自己有个好闺女。丈夫的奶奶已经九十多岁,每年都会到家里住一段时间。婆婆生病后,赡养的义务落在了武伟琳的身上。她一有空就陪奶奶拉家常,按照奶奶的口味做饭,夏天还给奶奶和婆婆擦洗身子,从不说苦叫累,屋里屋外打理得井井有条。正是因为武伟琳的善良朴实,一家人相亲相爱,温馨和谐,赢得了街坊邻里的称赞。面对称赞,武伟琳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2018年10月,武伟琳获我市第十届“十大孝子”称号。
(临颍县委宣传部推荐)
李胜勇热心公益救助他人
李胜勇,男,汉族,42岁,高中文化,漯河星火志愿团团长。2014年8月,热心公益的李胜勇成立了河南星火志愿团漯河分团,带领团队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他经常带领志愿者寻访、慰问漯河近百名抗战老兵,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生活用品。2017年9月,李胜勇与中国福利基金会签约引进“919”大病困难家庭救助项目,先后为我市七家大病人员及家庭募集一百多万的救治款。2018年6月,李胜勇家隔壁的烤漆修理店突起大火,李胜勇先后两次冲进火海救人。7月,李胜勇在市区澧河边义务宣传防溺水时,听说有人落入水中,急忙和志愿者张春华赶到现场,跳入河中进行施救。由于水流湍急,两人徒手打捞一个多小时没有找到落水者。直到晚上9点钟左右,经过和市蓝天救援队联手努力救援,终于把落水者打捞上岸。(团市委推荐)
王巧兰用柔弱肩膀撑起一个家
王巧兰,女,汉族,46岁,舞阳县太尉镇蔡营村村民。王巧兰一家三口,丈夫高位截瘫,儿子正在上学,家庭负担很重。但是王巧兰从未叫苦叫累,她十九年如一日照顾丈夫,不分昼夜,每两小时为其翻身、捶背、活动四肢,平日里给丈夫喂饭、喂药、擦洗身子,尽心尽力。照顾完丈夫她还要去地里干农活,同时还要打零工挣钱供养儿子上学。人穷志不穷,儿子考上了研究生,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高材生,成了她的骄傲。王巧兰自己患有高血压,但是面对瘫痪的丈夫、上学的儿子、贫困的家庭,她没有退缩、没有放弃,用自己弱小的身体躯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家。
(舞阳县委宣传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