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外语中学 郭 青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个受教育的过程,从教育中习得学问,运用学问甚至创造学问改变人生。而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的性格、思想以及认识养成的重要教育阶段,将为一生奠定坚实基础。作为教师,就是要通过个人的有效工作,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合格的人。为此,我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来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进行着探索。
在校园生活中,我选择那些有关人生感悟的文章与学生们分享,与学生们一同欣赏舞蹈音乐。在一次次的分享中,追寻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碰撞,享受师生之间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带来的喜悦。我期待着每节课,因为这是我与学生共同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我虔诚的面对学生们,面对每一节课,期待看到他们等待我讲课的目光,更期待着看到我们之间每一次灵魂撞击所激发出的思维火花。
有一年,一场大雪突然降临。学生们的兴奋神情让我意识到,这是个用雪进行历史生活教学的好机会。于是我放弃已经准备好的教案,开展了一次以雪为话题的即兴教学。我问:“同学们,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我们感觉老朋友又回来了。此情此景,让我们一同欣赏一首歌曲。面对雪景,让自己的思绪尽情飞驰吧。”于是我为学生们播放了一首《雪中情》。在同学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我问道:“大雪来临,天寒地冻,遥想远古时代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谁最易受到突降大雪的侵害呢?”学生们马上依据这三种古人类对火的使用情况,回答是元谋人。因为元谋人既不会保存火种,又不会人工取火。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他们依据雪天御寒方法,谈到了半坡人的房屋、饮酒器具青铜器、医生华佗和张仲景;依据北方多雪,谈到了统一的北方政权等等。就这样,同学们以雪为话题,层层递进,将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的知识基本进行了一次大串联。
我们常说生活即教育,我们教师个人的工作学习状况,对学生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教育呢?我从教二十年来的教育实践告诉我,教师必须有爱心、耐心和真心,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做一个有情怀的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大爱,大爱于无形,爱就是滋养,无处不在,无时无刻,润物无声;爱就是陪伴,陪伴学生成长。我将万事万物全部纳入到我可资利用的教材之中,备课时我被张治中将军的事迹感动地哭了一次又一次;在讲到南京大屠杀的悲惨与恐惧,我努力去体会沦为亡国奴的悲惨,以至于在我睡梦中梦见自己在被日本鬼子厮杀;在讲到秦皇汉武,夏桀与商纣时,似乎在课堂上的我就是他们,与同学们进行历史场景再现,让学生与我共同感同身受历史的学习中。同学们由衷地说:他们从我的课堂感知到了历史应有的温度,每一次的学习犹如仰望星空,让他们意犹未尽。
在与学生的相伴中,我也得到了提高与发展。在汶川大地震之后,我看到一本书叫《汶川地震168小时》,作者是《南风窗》的副总编辑张良先生。张良先生在写了这本书后,辞去记者工作转而从事教育探索。他在谈到个人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人生选择时发出疑问:为什么有些人的内心有力量,而有些人却没有?这个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能否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出来呢?2017年7月,我有幸与张良先生进行一次面对面交流,在这次交流中,我们共同探讨到一个问题:当孩子们拥有的知识与技能在某一天突然被剥夺,内心剩下的那股力量是不是由我们的教育所给予的呢?带着这个问题,2018年9月开学后,我参与到民盟的烛光行动中去,走进农村学校,开始了我又一新的教育探索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