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梁晓峰)建设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原生态水城、中国食品名城、中华汉字文化名城(以下简称“四城同建”),是市委七届七次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年初召开的市委七届九次全会,又讨论了加快推进“四城同建”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新年伊始,中共漯河市委、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四城同建”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中原生态水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中国食品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五个文件配套出台,“四城同建”正式拉开大幕。
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根据新时代漯河发展的新特征,提出站位为河南振兴添浓彩、建设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站位为中原崛起添浓彩、建设中原生态水城,站位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添浓彩、建设中国食品名城,站位为扩大中华文化影响添浓彩、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这是对“一区两城一中心”战略定位的深化、拓展和提升,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是站位为中原出彩增添浓彩的战略举措,是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漯河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满足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对于放大特色优势、增强综合实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彰显文化特质、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漯河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经济辐射力、文化软实力、城市吸引力、区域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好辐射带动豫中南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确保“四城同建”高质量有序推进,2月15日,市委书记蒿慧杰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有关部门关于“四城同建”年度工作方案的汇报,就做好今年“四城同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要坚持目标任务导向。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责任要夯实,切实解决今年干什么、由谁来干、干成什么样的问题。二要筑牢工程项目支撑。科学谋划、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成熟项目及早开工、在建项目加快进度、计划竣工投产项目按期建成。三要强化工作措施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推进机制,抓好要素保障,搞好督导考核,确保“四城同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个项目顺利实施。
“四城同建”,引发广大干部群众热切期待。不少干部职工表示,“四城同建”引领城市发展,绘就了漯河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加快推进“四城同建”,必将激励全市人民万众一心,朝着新的目标进发。漯河的明天,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