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绿满郾城”三年行动,新建街头游园8座,新造林1.1万亩、全市第一,成为全市生态建设样板,森林漯河现场观摩会、全市植树造林推进会在郾城区召开;
精准脱贫成效显著,打造了慢性病管理、精神病康复、残疾人康养“三大健康扶贫中心”,郾城模式登上央视;
……
2018年,郾城区先后成功承办了3个国家级农业现场会、15个市级以上现场会,获得全国法治县区先进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区等12项省级以上荣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郾城工作作出肯定性批示,郾城区的竞争力、影响力得到新的提升,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曾经,郾城干部在思索:郾城基础条件很好,产业优势明显,但很多工作走不到全市前列。原因何在?如何破解?抓手在哪儿?对此,自2018年5月开始,郾城区开展“转变作风我先行”等主题讨论,直面问题,揭短亮丑。对照不讲政治、政令不通等7个方面38条问题,针对干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怕、混、旧、低、慢、虚、松”等现象,制订《郾城区深入开展纠“四风”转作风提效能争一流三年行动方案》。
“我们要把不服输的决心,变成‘纠转提争’的勇气和行动,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难题一个难题突破,以作风建设推动郾城区跨越式发展。”在郾城区“纠‘四风’、转作风、提效能、争一流”行动暨“阳光郾城”工作推进会上,区长李新伟斩钉截铁地说。
该区以“亮、查、评、强”为抓手,全面开展“三亮三查三评三强”活动,力促“纠转提争”三年行动各项措施真正落地见实效。建立“纪委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模式,组建4个督导组,采取明察暗访、重点督查、随机抽查等方法,对全区70多个单位进行不间断监督检查。建立完善容错纠错免责等工作机制,鼓励党员干部实干担当,进一步推进全区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落实。
“纠转提争”行动开展以来,郾城区在实干中改进作风、锤练作风,扫除作风积弊,扫清发展障碍,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条件办的大事难事,脱贫攻坚、污染防治、征地拆迁、信访稳定、城乡建设均取得明显战果。
招大引强实现新突破,新签约超亿元项目21个,新开工项目32个,新投产项目30个。投资10亿元的微康生物益生菌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落地,重点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较上年同期全面提升。城乡环卫市场化改革当年启动、当年见效,实现了“一把扫帚扫到底”,并为6个镇143个行政村配备保洁员920名、垃圾清运车35台,30多万农村群众享受到了和城市一样的保洁服务。
“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项目备案审批由20天缩短为7天,企业备案由7天缩短为3天,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成投用,200多项审批事项全部接入省、市网络平台,网上审批数量、质量和速度均居全市前列。推行服务企业等3个周例会制度,帮助裕松源药业盘活资产4.2亿元,为创联油脂等企业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不动产证办理难题。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