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3月21日 星期

召陵区:水污染防治实现开门红


(上接1版)掌握入河排污口的数量及分布现状等情况,有效保护水资源。

强化提标治理 推进重点水污染防治工程

“这个管道已经实现雨污分流。”在万景国际花园小区前,市生态环境局召陵分局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市政排污口截污纳管工程在几个月前就已正式投用,彻底截断了流入汾河的污水。

提升污水厂的处理能力和标准。积极推进召陵区东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扩容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建成后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由一级A标准提升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准Ⅳ类标准。

深化流域水污染防治。通过进行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实施流域污染源负荷削减,构建水生态修复保护体系,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制度。全面开展水功能区管理,落实“河长制”,制订“一河一策”措施,实施深度治理、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垃圾清理、生态补水等综合整治工程。

全面实施黑河、汾河综合治理项目。召陵区自筹资金6000万元,对区域内污水管网进行改造,改造总长度5400米,实现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对黑河、汾河河道进行全面清淤护坡、生态修复,在汾河建一处液压坝和桥涵,用来调节汾河水,汾河清淤长度1600米,黑河清淤长度5000米,新增生态修复面积13.1万平方米,新增出境断面水污染防治应急设施两处,河道景观得到美化。

强化执法监管 形成治污持续高压

去年一年,召陵区查处各类环境污染违法案件45起,罚款217万元。这些数字凸显了召陵区委、区政府的决心和信心。

召陵区在黑河、汾河流域的涉水企业专项执法检查中,严厉惩处偷排漏排,严厉打击非法倾倒等行为,全区上下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持续化推进”的高压态势。

全力保障饮水安全。加大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力度,明确农村畜禽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范围,合理优化养殖布局,科学确定养殖规模。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企业依法关闭和搬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查处擅自闲置环保设施、偷排偷放问题,对流域内尤其沿河500米范围内所有可能影响水体达标的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杜绝所有影响河流水质达标的不良行为。

严查“小散乱污”企业,取缔“十小”落后企业。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炼焦、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全面推进工业企业污水达标排放,加大对涉水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及排放情况的排查力度。2018年取缔拆除“小散乱污”企业48家。

铁腕执法,狠抓落实。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加大对园区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发现排放不达标的,依法严厉查处,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对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企业,督促其实施专项治理,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和经治理仍不达标的工业企业,提请政府关停。

凭借科学的治污方法和壮士断腕的勇气及源头严防、过程监管、全民参与等有力举措,召陵全区已织起一张全覆盖、智能化的“监管网”,碧水蓝天将成为召陵区最鲜明的底色。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