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体现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当凡人善举、乐善好施成为一个城市大多数人的生活理念,当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成为一个城市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真善美的文明之花就会在这个城市绽放。
为汇聚志愿者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创文”办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在一线调查摸底、汇总分析和专家评估,确定2019年全市首批志愿服务项目206个,项目类别15个:
1. 邻里守望志愿服务:21个
立足社区,重点围绕空巢老人、农民工、贫困家庭等,通过邻里守望编织社区的爱心网,提供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健康保健、医疗陪护等志愿服务。
2. 关爱妇儿志愿服务:13个
面向适婚育龄妇女提供生育、生殖保健、科学育儿指导,为失业下岗妇女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等志愿服务;为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兴趣培养、艺术熏陶等志愿服务。
3. 爱心助残志愿服务:6个
对不同残障程度、需求不同的残疾人提供生活救助、家政服务、康复医疗、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4. 教育指导志愿服务:22个
开展文明礼仪传播、兴趣培养、支教助学、学习辅导、对口支援、教学技能“传帮带”等各类教育志愿服务活动;为志愿者及各类组织提供岗前培训、组织规划、团队管理、项目设计等方面的指导。
5. 公共治安志愿服务:4个
开展防火、防盗、防抢、防骗、防毒、防邪教等知识宣传,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治安灾害事故。开展治安巡逻、宣传消防知识、化解矛盾等各类平安建设志愿服务活动。
6. 司法法律志愿服务:12个
围绕普法宣传、化解纠纷提供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常识宣传、法律热点展览、法律咨询援助等志愿服务。
7. 文化文艺志愿服务:22个
开展各类传统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传承以及各类园林、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讲解志愿服务活动,送文化下基层;开展文化艺术演出、文化艺术辅导、放映优秀电影、赠送春联等志愿服务活动。
8. 医疗卫生志愿服务:7个
围绕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提供健康讲座、义诊、医疗咨询、疾病预防、防癌抗癌、心理治疗及辅导等志愿服务。
9. 环保公益志愿服务:17个
普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知识,增强广大群众保护动植物的生态意识,提倡低碳消费、节能降耗,开展保护山川河流、清洁卫生、旧衣回收、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活动。
10. 体育健身志愿服务:2个
传授基本健身技能,提供健身指导咨询、户外运动公益辅导,引导人们文明健身、科学健身。
11. 公共文明志愿服务:15个
在主次干道、交通路口、公交站台等场所,协助疏导交通,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和引导,通过设立便民志愿服务点等途径为群众提供信息咨询、便民利民、紧急救助等志愿服务。
12. 科普宣传志愿服务:2个
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开展各类科普讲座、科普培训、科普咨询、科普竞赛和科普实践等志愿服务活动。
13.红十字志愿服务:3个
开展义务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为紧急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提供专业抢险救灾、心理治疗等志愿服务。
14.拥军优属志愿服务:2个
为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军烈属、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提供健康保健、心理慰藉、节庆联谊、法律援助、就业政策解读及部队共建等志愿服务。
15.综合类别志愿服务:58个
未包含上述类别,但借助专业志愿服务技能开展的有助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城市管理、慈善捐助、结对帮扶、应急救援等其他志愿服务活动。
各级文明单位(社会团体)可结合自身特点、志愿者特长,积极认领志愿服务项目。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将建立志愿服务项目数据库,对各单位加大协调指导力度,并组织专家对志愿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考核,作为表彰奖补和各级文明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推荐评选和年度复查的重要依据;对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志愿服务社区,将择优向省文明办、中央文明办推荐表彰。
参与志愿服务,共享城市文明。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共同擎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旗帜,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为美丽漯河贡献我们的热情、智慧和力量。小伙伴们,赶紧行动起来,认领适合自己的志愿服务项目吧!联系人:吕洋;联系电话:3128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