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谢晓龙)3月28日上午,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漯河大剧院隆重开幕。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蒿慧杰、李思杰、吕娜、邵成山、陈平、杜广全、赵坤炎、周学功、焦红艳主持大会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刘尚进、吕岩、李亦博、杨骁、蒋志安、高喜东、周新鹤、张宏进、李建涛、雷建民、张社魁、栗社臣、余伟、徐汇川在主席台就座。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闫天常、宗万志、邓武昌、田冠亭、赵改焕、黄耀春、陈松林、陈连东、顾文明、王春阳、赵志军及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
大会应到代表333名,实到317名,符合法定人数。
上午9时,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李思杰宣布: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与会人员全体起立,高唱国歌。
在热烈的掌声中,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尚进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18年工作回顾。二、2019年工作安排。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刘尚进说,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深入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推进“四城同建”,经济社会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在以漯河更加精彩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浓彩中迈出坚实步伐。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及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面貌不断改观。统筹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城市“双修”,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47%,在2018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年度测评中居第33位。短板弱项不断改善。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退出贫困村24个,5041人稳定脱贫;环境综合指数居全省第5位,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全面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整体保持稳定。动能转换不断加快。多项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实际利用境外和省外资金增速分别居全省第3位和第6位;我市以标准化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在国务院大督查中受到表扬。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33.3亿元,省、市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乡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医疗等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刘尚进说,回首一年来走过的路,深感成绩来之不易,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根本保证,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必须树牢防患未然这一底线思维,必须强化增进民生福祉这一根本目的,必须保持担当实干这一政治品格。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刘尚进指出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二是实体经济比较困难。三是一些领域风险增多。四是城市品质有待提升。五是民生还有不少短板。六是政府自身建设存在不足。
刘尚进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要认真落实市委七届九次全会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