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5月5日 星期
双汇集团利用改革开放机遇发展壮大——
打造世界领先的消费品牌


一头头产自万东牧业养殖基地的长白猪、大白猪被运进屠宰场,经过标准化流程处理后,分割成二三百种产品类型向外销售。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个屠宰车间一天就能处理一万头猪。

从一个小小的肉联厂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认为,双汇的发展得益于改革,成就于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双汇。

在改革的浪潮中日益闪耀

双汇集团的前身是漯河肉联厂。1984年,万隆成为当时被选为改革试点的漯河肉联厂厂长。

当时,河南乃至全国1000多家国营肉联厂几乎全线亏损。漯河肉联厂也不例外,旺季每天出货量也就二三百头猪,淡季长期停工待料,连年亏损。后来,整个河南省只有3家肉联厂成功走到了最后,漯河肉联厂便是其中之一。

火腿肠在肉联厂的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1986年,洛阳肉联厂从日本引进了一台火腿肠灌装机;1987年,中国第一根火腿肠“春都”在洛阳诞生。因其食用方便、味道鲜美、口感好,迅速在市场上走红。同时,郑州肉联厂也看中了火腿肠的广阔前景,购进了外国设备,于1990年推出了“郑荣”火腿肠。

受到洛阳“春都”、郑州“郑荣”的启发,1992年,漯河肉联厂第一根“双汇”火腿肠也走进了消费者的视野。

至此,河南肉制品产业初步呈现出以春都、郑荣、双汇3家企业为主的三足鼎立的态势。然而,三强并立的局面并没有保持太久。企业做大后,春都集团和郑荣集团都因跨行业经营,陷入“多元化陷阱”不能自拔。

相比之下,双汇集团的发展突飞猛进,并把业务拓展到了国外。改革开放的进程犹如大浪淘沙,双汇集团犹如一块金子,在历史的浪潮中愈发闪耀。

准确把握市场需求

发展进程中,双汇集团不沾沾自喜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是不断推进技术创新、设备改造,准确把握市场需求。

创新发展是双汇集团做大做强的根基。这个理念来源于1985年的一次机遇:漯河肉联厂投资了55万元对分割肉车间及其配套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为企业争取到50吨对外出口分割肉资格,打开了双汇外贸的道路。

之后,双汇集团在行业内率先引进冷鲜肉,结束了中国肉类生产没有品牌的历史。

所谓冷鲜肉,是指生猪经屠宰过后,放置冷冻库里低温冷却24小时进行排酸处理。不同于传统的冻肉和热鲜肉,冷鲜肉更为鲜嫩,而且产生的氨基酸多肽等风味物质更容易烹调加工,在安全性、营养性以及口感上都遥遥领先。如今,国内市场上对于低温冷鲜肉的需求十分旺盛。

但在万隆建议引进国内第一条冷鲜肉生产线时,集团内还有不少反对的声音。1998年,万隆了解到了国外的冷鲜肉技术,他敏感地发觉了其中的巨大市场,并为此召集董事会进行了5次讨论,当时很多人反对,但万隆还是力排众议引进了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投产第一年,赢利就近千万元,随后盈利不断增加。2018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双汇发展肉制品营收为114.22亿元,其中低温肉制品为41.92亿元,占肉制品销量的36.70%。

(下转2版)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