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姚 肖)近年来,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以下简称市质检站)以全面提升工程质量为目标,创新举措,加强监管,提升服务效能,有力地促进了质检事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行业管理水平。要求我市所有在建工程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全面签署终身质量承诺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上门授课、集中监督交底等途径,加大新标准、新规范及建筑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组织企业观摩精品工程,促进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激发企业创优积极性。
提升服务效能。以开展“三树三争”“两学一做”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专题培训、道德讲堂、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同时深入推行一条龙办公、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等6项便民服务制度,修订完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质量巡检检查制度》等,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为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市质检站积极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允许部分缺少手续、资料不全的项目持续推进,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同时,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限,对200多项单体在建工程、隐蔽工序验收由原坐等受理变为电话预约、常态化的监督交底、上门服务等,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加大质量监管力度。积极推行“阳光监督”,避免监管失位、越位,重点做好房屋建筑隐蔽工程验收,由被动受理变为电话预约、随机抽查,现场一次性完成。通过召开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标准化现场观摩会,以点带面实施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针对市政工程特点,引入由参建单位共同参与的综合质量考评和监督预控机制,规范参建各方质量行为。同时,积极推行“科技监督”,从内部管理到业务运行上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建成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漯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网站,办公楼内安装高清晰摄像头,不间断对办公场所、工作现场等实施监控。安装运行基桩载荷试验数据远程监控系统、漯河市建设工程质量综合监督系统,将全市在建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纳入统一监管。截至目前,市质检站共监督房屋单体工程527项(去年接转139项)、市政工程34项(去年接转10项)全部处于受控状态,无重大质量事故发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市质检站获河南省住宅工程示范奖4项、市政金杯奖4项、结构中州杯奖6项,实现以创优带动工程质量整体向精品工程的跨越,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先进单位”“漯河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