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熊勇力)6月1日,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传来喜讯,据省环境监测中心6月1日实时发布的空气质量数据表明,我市蓝天保卫战再结硕果,5月份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数据显示,我市4月份PM10、PM2.5累计浓度和优良天数三项指标全省排名分别为第6、第3、第2,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5月份,空气质量6项污染指标日均值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其中,PM2.5月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4%,SO2月均浓度9微克/立方米,NO2月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CO月均浓度0.6微克/立方米,O3月均浓度139微克/立方米,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
今年以来,我市深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成效导向,不断提升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水平,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扬尘治理更加精准精细。出台《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方案》,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因子、重点时段、重点领域的扬尘治理。持续开展施工工地扬尘治理“风雷行动”,近70家在建项目工地被责令停工整改,从重处罚违法违规企业30多家,累计罚款300多万元,纳入不良记录企业8家,有10个项目工地被评为扬尘治理样板工地,形成了违法必惩、遵规有奖的良性机制;渣土车运输坚持“一二三四”工作法,严厉打击偷运、超载、抛洒等违法行为,严厉处罚租用黑渣土车的企业;新增雾炮车、小雾炮机、洒水车100多台,在大风天气加大雾炮车作业力度,精准抑尘有效降低PM10浓度。
臭氧管控及早启动。制订《漯河市2019年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自5月1日至9月30日实施全面管控:对市区163家涉VOCs工业企业实施高温期间错峰生产;市区所有加油站、储油库实行10时~17时错峰卸油;严禁建成区临街门店喷涂、焊接加工;取缔露天烧烤;施工工地喷淋开启,道路洒水24小时不间断。同时,加大餐饮油烟治理检查力度,确保达标排放。
夏收农机扬尘治理开先河。将关键农时农机作业扬尘治理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在小麦联合收割机上加装雾森系统和围挡装置抑尘,并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项目安排、农机合作社奖补等手段,推广绿色收割、深松整地、玉米免耕施肥播种等新技术,极大降低了“三夏”机收会战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专项行动扎实有效。深入开展扬尘污染治理、“散乱污”企业清零、国控点周边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一批环境安全隐患得到治理,一批突出环境信访案件得到解决。(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