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6月4日 星期

小区成立党小组 滨河春天换新颜

红色文化墙成为小区一道亮丽风景。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在老街街道受降路社区,有一个特殊的小区——滨河春天。说特殊,是它曾因各种管理难题让三家物业公司撤离,一度陷入无人管理的境地。如今,小区实现了居民和谐自治,原来的遍地荒草变成了绿树成荫,治安等“老大难”问题也得到解决。一个管理混乱的老旧小区,如何变成了和谐家园?近日,记者来到这里进行了走访。

建于2006年的滨河春天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老旧小区,有8栋楼142户居民。因离中华市场近,小区做生意的租房户和业主较多,物业费不好收取,多家物业公司被迫撤离。小区陷入无人管理的局面:毁绿种菜,车辆占用消防通道,居民财物三天两头丢失……久而久之,小区居民的意见越来越大。

“以前小区无人管理,大家开车回来纷纷争抢车位,6米左右的消防通道上,私家车因找不到车位而乱停乱放,居民出行十分不便,大家意见很大。”在这里长年居住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有一次,一个居民家中着火了,消防车在小区门口等了半个小时才进来。”

去年10月,老街街道将滨河春天定为老旧小区治理试点。“一定要拿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为街道老旧小区和谐治理做出一个表率。”老街街道党委书记魏留宏在大会上多次强调。

经过多次研究,老街街道决定在小区内成立一个党小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解决小区治理难题,实现居民和谐自治。66岁的老党员曾国良看到上级对小区的治理方案后,主动要求担任党小组长。“天天生活在这里,早就看不惯小区这些乱象了。”有着30年党龄的曾国良告诉记者,他的一些想法和街道、社区领导不谋而合,小区治理的关键在居民,居民实现了自治,各种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前期,曾国良和另外几名党员挨家挨户走访,发动党员住户积极参加党小组。“很多在小区居住的党员,纷纷加入了党小组。”今年33岁的孙占伟告诉记者,他经常帮助党小组在小区开展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排走访,小区于去年12月成立了由14名业主组成的业主委员会,还设了楼栋长和单元长。“这些党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经常到居民家中闲聊,给大家讲居民自治的好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现在大家治理小区的积极性很高,很多人主动提出要担任单元长、楼栋长。

如今走在滨河春天小区,一排排整齐的机动车、电动车在居民楼前停放,月季花、棕榈树在楼栋之间错落分布,黄色的墙体上悬挂着红色文化宣传展板……一派美丽和谐的景象。去年底,老街街道投入80多万元,在滨河春天小区维修路面,美化墙体,规划停车位,拆除违章建筑,恢复了公共绿地,新栽了花草树木,安装了健身器材,让小区旧貌换新颜。

“经过我们对小区的集中治理,现在腾出60多个停车位。”曾国良告诉记者,现在小区有私家车位130多个,“停车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经过业主委员会商议,小区专门建了一个休闲健身文化广场,现在已成为居民茶余饭后的乐园。

在党小组和业主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小区出台了符合实际的管理规定,明确了物业收费标准。小区从专业保安公司聘请两名保安,小区公共照明、门卫室用水用电、楼道清洁等产生的费用,每月在公示栏、业主微信群公示一次。“这些运营成本均摊到每位业主身上,每户居民只用掏二十多元钱。”曾国良告诉记者,使用小区车位的业主再缴纳部分车位费即可。

“现在小区彻底实现了居民自治。”曾国良告诉记者,小区以这种自治模式运营几个月来,治安有序、环境优美、人心凝聚。受降路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今后将在小区定期选出优秀党员、最美楼栋长等,进一步提升业主对小区治理的参与度,让每位业主都成为小区治理工作的主角。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