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点·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6月20日 星期

食中见修为


■至大至刚

清代诗人袁枚堪称美食家,在《随园食单·戒单》中,他一口气列出饮食的十四个恶俗,其中六个专讲请客吃饭。 一是戒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袁枚认为这吃的不是菜,而是名。 二是戒目食。“多盘叠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都摆满了食物,但数量再多,口腹既无法承受,内心也难以安宁。 三是戒暴殄。袁枚批评富贵之家烹甲鱼专取其裙,蒸鲥鱼专取其肚,腌咸鸭蛋专取其黄,且尤为痛恨“烈炭以炙活鹅之掌、刺刀以取生鸡之肝”的做法,表面上费的是自己的钱财,其实恣肆的是自己骄横的心。 四是戒纵酒。不论酒量大小,三杯白酒下肚,肠胃即便不颠来倒去,口舌也早为酒精麻醉,再好的味道也难以辨别、感受、回味,不胜酒力的,既伤身体,又丢面子,美味反成为累赘。 五是戒强让。袁枚主张进食随意,因为“精肥整碎,各有所好”。如果主人强逼客人进食,已属不礼貌;再“以箸夹取,堆置客前,污盘没碗”,就有怠慢客人之嫌,更令人生厌。 六是戒落套。当时官宴名目繁多,礼节也很多,椅披桌裙,插屏香案,可谓摆足了架子。袁枚喜欢富有温情、随意自如的家宴,没有那么多的名头和讲究。如写诗,应试时所做的命题诗,格式固定,要押规定的韵,即使名家之作,也多落入俗套。 袁枚的这六戒,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圣人善调停,君子素其味”。 素其味不是指吃素,而是在寻常的菜中吃出不同的滋味,让自己的味蕾更能尝到真实,自己的心情更自在,自己的感受更质朴,这不仅解决了饥饿,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