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姚 肖
“只要付出真情,认真倾听村民呼声,真心实意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村民就会亲近你、信任你、离不开你。”市住建局驻召陵区万金镇郭庄村第一书记田林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2015年9月驻村以来,他心系群众,尽职尽责,扎实开展驻村共建和扶贫攻坚工作,荣获“优秀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之星”“驻村先锋”“驻村模范”和“2017年度感动漯河十大杰出人物”等称号。
让村庄美起来
万金镇郭庄村地处市区边界,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没有集体经济,全村760户,3520口人,耕地3798亩,是一个较大的省定贫困村。田林喜一直记得他踏进村庄第一眼看到的景象:坑坑洼洼的土路、破旧低矮的村室、堆满垃圾的街道……他深知这是一个硬骨头,但也暗暗下定决心:再苦再难也要把村庄建设好,给党和老百姓一个交代。
说干就干。调查了解村情后,田林喜连夜撰写调研报告,理清发展思路,从改变村容村貌入手,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郭庄村共有13条主干街道和12条背街道路,均未曾硬化过,一下雨,村民就得穿着胶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走,修路迫在眉睫。为此,他积极申请资金185万元,完成村内25条道路全长6.8公里的道路硬化建设。路虽然修好了,但由于路面抬高容易造成雨天村内巷子里积水,严重影响村民出行和房屋安全。田林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又积极申请资金215万元,规划修建村内排水沟3250米,有效解决了村内雨天积水问题。面对帮扶村电网线路老化导致经常停电的问题,他积极协调电力部门争取电网改造项目,投入资金280万余元完成村内5500米的电网更新改造和11000米的农田井井通工程,满足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同时,协调资金35万元,新打农田机井15眼,申请小水利建设项目,进行农田路、沟、桥维修建设,清挖田间排水沟2500米,为村里的农业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此外,他多方筹措资金36万元,完成388平方米的村室建设,并购买了办公桌椅和空调,安装了电脑、电视,完成技术培训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各项硬件建设,让党员有了一个安稳的“家”。同时,协调申请资金85万余元,完成村内人居环境整治和示范村建设,建设了村文化广场、村室广场和村中心小广场,安装了活动器材,种植绿化树4650棵,绿化美化平整街道5.2公里,摆放垃圾桶100个,粉刷街道墙壁,修整村内坑塘……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个干净、整齐、亮堂、设施齐全的新农村展现在村民面前,村民生活得更加便利和体面,纷纷向田林喜竖起了大拇指。
让村民富起来
驻村以来,田林喜秉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的理念,把“建强基层组织、落实基础制订、办好惠民实事、服务精准扶贫”四项驻村任务牢记心头,当好人民公仆,在建设好村庄的同时,积极引进项目,努力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郭庄村农户一直有种植蘑菇的传统和技术。为扩大生产规模,他带领群众成立村集体企业“漯河市众益食用菌有限公司”,依托公司申请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建设“蘑菇生产基地”。据悉,该项目规划占地50亩,计划投资360万余元,建设蘑菇生产钢骨架大棚72座,设计生产规模36万袋,年产量230万斤,年产值300万元左右,农户年收益200万余元,公司年经营收入30至50万元,项目分三期完成。目前,占地20亩、投资135万元的首期工程已经完工,建成大棚16座,硬化基地道路750米,硬化生产、办公经营用广场1450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安排贫困户就业23人。项目完成后,可使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一到三年内全部实现脱贫,并逐步走向富裕。
郭庄村除种植蘑菇外还有加工变蛋的技术。当田林喜了解到变蛋加工厂厂长李四杰苦于资金短缺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时,积极帮他协调贷款20万元,解决了加工厂的燃眉之急。如今,加工厂日生产量由原来的几千个扩大到6万多个,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且安排贫困户就业15人,使每个就业家庭年人均增收2800余元。同时,他帮助村民成立两个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60余亩,通过种植烟叶、红薯、大蒜、西瓜等经济作物,使入社农户每亩土地净增收益1000余元,还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村里外出打工人员多,村中有很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当田林喜了解到不少村民懂建筑技术时,又帮助村民成立五个村级股份建筑队,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80余名外出打工者纷纷加入进来,从业人员年均收入2.3万余元。
为方便群众经营和老人领取各类补贴,田林喜协调农村信用社在村里设立一个营业网点,并协调网络公司投资60万余元,建设全网信号塔一座,解决了该村因地理位置偏僻,手机、网络信号盲区的问题。同时,他为该村25户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为14户贫困户安装自来水,为两户贫困户修建了门庭院落。在“三夏三秋”和禁烧工作中,他筹措资金11700元,购买防火服15套,组织收割机近40台,对全村3000多亩麦子实行统一收割,并对贫困户实行收割费补贴,保证村民适时收割、颗粒归仓、丰产丰收。逢年过节,他都会协调市住建局带着慰问品、慰问金去看望贫困户,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战胜困难,赢得了村民的充分肯定与赞誉。“我一辈子都没见到过田书记这么好的干部,他就是我的大恩人。”该村贫困户赵兰逢人便说。
2017年10月,他驻村任期满时,村“两委”班子和全村村民多次到市、区和派驻单位反映希望田林喜留任,田林喜也觉得两年时间太短,村里还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没做完,最终,田林喜又义无反顾地服从组织安排,实现了他继续留任的驻村梦,继续担任郭庄村第一书记,带领郭庄村村民走在奔小康的希望大道上。如今的郭庄村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田林喜也成了村民的“主心骨”。群众感激地说:“有老田在,我们什么事都放心。他真是当代焦裕禄式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