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军亚)根据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6月12日至17日实地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04个,其中种植业74个、养殖业11个、加工业88个、光伏产业121个,其他101个;财政投资总额4.2558亿元,累计带贫3.27万(次),已有2.4万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近年来,我市在实施脱贫攻坚中,始终把产业扶贫放在重要位置,因村制宜,实施产业扶贫有效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重视程度不断提升。2019年,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三大硬仗”重点工作之一,明确专人专班负责产业扶贫工作,出台了《漯河市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产业扶贫具体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印发了《关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作用的指导意见》,对带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项目、资金及政策上的支持。各县区也成立产业扶贫专项工作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或方案,细化了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为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金投入逐年递增。近两年,我市产业扶贫资金投入比重逐年增大。2018年产业扶贫项目投入资金8238.35万元,占全市扶贫资金总数的22.3%;2019年入库产业扶贫项目涉及资金19271.39万元,占全市扶贫资金总数的40.8%。舞阳县整合产业带贫、村级集体经济、第一书记项目资金2060万元,重点建设5个特色产业扶贫园区。
产业优势初步显现。我市各县区因地制宜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小辣椒、食用菌、大蒜等特色农业,全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01.99万亩、优质花生种植面积25万亩、小辣椒种植面积35万亩、大蒜种植面积5.5万亩,贫困地区、贫困户农产品附加值和单位土地产出效益不断提高。双汇万中禽业有限公司实施金融扶贫项目,通过开展养殖收益返还、吸纳贫困户就业、养殖技术培训等形式帮助贫困户脱贫,已签约带动贫困户1362户,每年每户分红2900元左右。舞阳县大力发展香菇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华宝公司,通过“园区+贫困户”“贫困户入股分红”“公司+基地+贫困户”“金融+产业”等模式,带动2636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参与、示范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产业扶贫之路。临颍县充分发挥辣椒产业扶贫优势,形成了以临颍县王岗镇为中心,辐射周边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的种植规模,每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全县从事辣椒行业的农户有7万多户,带动36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了增收。召陵区万金镇郭庄村驻村第一书记依据该村农户有种蘑菇的传统技术和习惯,组织成立了村集体企业——漯河市众益食用菌有限公司,筹资130多万元建设蘑菇生产基地,年产值60万元左右,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户均收益1200元。
带贫机制趋于完善。针对贫困群众生产状况、劳动能力等,我市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实行包联帮扶、合作帮扶、托管帮扶、入股分红、龙头带动、联盟带贫、资产收益7种带贫模式,不断完善带贫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增强了产业脱贫“造血”功能,增强了精准扶贫内生动力,为确保全市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郾城区新店镇齐罗村贫困户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认购勤康乐畜牧养殖公司3头育肥牛,由公司统一代养,养殖利润按照贫困户、带贫企业6比4比例分成,贫困户每年直接收益可达3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