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7月2日 星期

稳定脱贫的乡村实践


(上接1版)抓整治,就是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设沿村文化广场、改造提升休闲娱乐花园等,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促提升,就是今年新建一批包括八角亭、乡情馆、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在内的文化设施场所,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村变得和城市一样美!”孟王村党支部书记王爱云介绍。

采访第三站——保和乡袁集村是一个民风质朴、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村里复原村庄名人故居风貌,建设乡村书吧,高标准修整坑塘,设计建造独特的仿古村牌,打造了一个有文化、讲文明的袁集村。为促进产业振兴,该村与周边村庄连片种植葡萄,通过发展田园经济,提升产业知名度,不断增加群众的收入。

伴着村委会主任周尽中的讲解,记者到袁集村中心及名人故居采访。周尽中说:“好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先决条件。在打造环境方面,我们立足村名人故居、自然风貌和产业优势,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聘请专业文化创意公司进行设计,既保证村庄卫生,又凸显特色;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业,探索入园采摘、田园旅游模式,举办采摘节,提供优质产品,周末入园采摘的游客可达千人次……”

扮靓美丽乡村,做足产业文章,助力群众增收……记者踏勘的三个村庄,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既有精准的政策落实,又有生动的本地实践,可谓各有亮点、各具特色。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是基础、是保障、是关键。发展产业不仅能够壮大集体经济、形成产业支撑,还能帮扶贫困群众,为群众找到致富门路。乡村自然风貌是优势、是潜力、是亮点,要尊重群众意愿,发展特色产业,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赢得更多发展先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当前存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等“三农”短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能力等。我们相信,三个村庄通过进一步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因地制宜、积极而为、久久为功,进一步调动更多村民和在外人士建设家乡、服务家乡、回报家乡的积极性,一定能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