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华,女,汉族,1973年11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产科主任。
韦德华出生在濮阳市新习镇一个普通农家,父母对爷爷奶奶的孝敬深深影响了她。结婚时,她的父母多次叮嘱她:“公公婆婆也是父母,婚后一定要孝敬公婆,对老人好一点。”
1998年9月,她发现公公的胃口不如以前,就带他到医院检查,结果是老人得了肝硬化,需要马上住院治疗。那时,韦德华仍在读研,她和爱人的月工资加起来还不到2000元,而公公每天治病要输的白蛋白一支就要200多元,这种药当时还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公公每年至少要住两到三次医院,每住一次院花费近2万元,巨大的开销让韦德华和爱人生活捉襟见肘。韦德华把公公的病房当成了半个家,一边照顾公公,一边抽空构思自己的研究生论文,连踏实睡上一觉都是奢侈。但在公公面前,她永远都是灿烂和轻松的笑脸。
2006年2月,公公病情恶化,被诊断为肝癌。韦德华陪着公公到上海求医。专家会诊后,建议做肝移植手术,手术费用至少需要五六十万元。为了延长公公的生命,韦德华说服家人卖掉了房子,筹得了26.7万元,又向娘家的姊妹借来30万元,终于筹齐了手术费。
陪公公求医治病的10年间,韦德华对病人及其家属在疾病面前的无奈和无助感同身受,这也使她在医院的工作中更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她成立志愿服务队,开通24小时母婴健康免费咨询热线,开设“幸福妈妈”公众微信课堂,举办公益讲座,为病人捐衣捐物、垫付医药费,自费买药看望孤寡老人。从医28年来,6900多名重症孕产妇在韦德华和她带领团队的救治下获得新生,9.2万余名新生儿经她们的妙手降临人间。在经历公公等待肝源的困难后,韦德华决定在自己去世后捐献器官。如今她已郑重签下器官捐献协议书。
2015年3月,韦德华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2017年4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4月,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18年8月,被省委宣传部、省卫生计生委等4部门授予首届“河南省最美医生”称号;2019年2月,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2019年1月获评“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18年10月,当选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2018年1月,当选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