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彩霞
陈东杰是市中医院妇产科的一名主管护师。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对待产妇尽心尽力,用专业技术帮助产妇减轻痛苦,助其顺利分娩。
日前,该科收治了一名28岁的产妇,产妇和其丈夫均是聋哑人。在其住院期间,主要靠其婆婆与医护人员交流。为了了解产妇的身体情况,陈东杰对产妇采取胎心监控等措施,时常留意产妇的面部表情,及时与家属沟通。“面对产妇不能言语表达的特殊情况,剖腹产是最安全的选择。但是家属和产妇选择自然分娩。”陈东杰回忆说。为了保证产妇及胎儿的安全,产妇宫口开三指后便送入产房进行观察。
在产房,陈东杰找来纸笔,通过与产妇在纸上交流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有了陈东杰写在纸上的鼓励话语,产妇对顺产充满信心。在分娩过程中,陈东杰在纸上写上“深呼吸”“慢慢吐气”“加油”“放松”,指导产妇调整呼吸,减轻分娩疼痛及紧张。最终,产妇平安诞下宝宝。看到孩子后产妇开心地笑了,并对一直陪伴在身边的陈东杰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
助产士的工作繁忙而琐碎,不但要照顾顺产孕妇产前、产后的护理,又要协助医生为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以及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工作等。不能及时下班,晚上接到电话需要立即赶回医院支援,这些对于陈东杰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作为一名助产士,陈东杰为自己的这份工作感到骄傲。“助产士一手托两命,容不得半点疏忽。尽管有时可能会面临一些不可预估的特殊情况,但我依旧热爱我的职业。我会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帮助更多产妇平安诞下宝宝。”陈东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