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文姣
2019年的高考已成为过去式,杨巧仙在看到所有学生的成绩后,长舒了一口气。她终于没有辜负领导、家长、学生和自己的期望,“临危受命”依然扭转了班级的颓势。
接手“烫手山芋”
2018年8月,杨巧仙接到了郾城高中校领导的盛情邀请,思虑再三后她成为高三(2)班这个“特殊”集体的新班主任。这个班到底“特殊”在哪里呢?三年换了三个班主任,是全校有名的纪律差、成绩差班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75人当中,200分以上的只有21人,最高分263.5分,有的同学总成绩不到三位数;班里学生没有目标、没有动力,课堂上保持安静状态持续不了3分钟,任何管教方法在这都行不通。
面对这样一个班级,杨巧仙花费了大量心血,认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思想及心理状况。从要求上课不说话、不睡觉、不吃东西、不化妆开始,杨巧仙鼓励学生们能学多少是多少,并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中发现问题,继而想办法解决,帮助他们逐渐投入高考备考中去。杨巧仙还要求学生早上及三餐饭后进教室不要落在她后边。绝大多数学生从老师的言行中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努力,学生的学习、纪律情况都有了明显的转变,连续多次在年级各项量化评比中名列前茅。
营造积极向上学习氛围
当杨巧仙的“全陪管理”初显成效后,她开始着手培养学生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班干部的人选,杨巧仙认为,责任心是第一位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任命班干部时她抓住关键的三个角:班长、体育委员、生活委员。班干部代表班级形象,必须自律性强、学习积极且热心班务。在杨巧仙和班干部们的努力下,班级里形成了努力学习、守时、守纪的良好氛围。
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杨巧仙结合班级学生现状,提出“积极、健康、向上”的班风,要脚踏实地学习、生活,明确两个目标:考上理想大学,提升人格魅力。平时,杨巧仙通过谈心及集体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展示自我、评价自我、剖析自我,举办“好态度、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等系列班会,让学生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耐心帮助复读生
开学一个月后,班里又插入了15名复读生。这些学生里最好的高考成绩只有370分。班内同学间的包容、心态调整及学法指导成了杨巧仙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让复读生重塑学习信心,坚定信念,杨巧仙联合任科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长处,让他们感受到这里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制订提升计划,每次考试后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科学规范的管理及复习模式、耐心细致的任科老师、热情团结的同学坚定了复读生留下来继续努力学习的信心。杨巧仙说:“对于复读生我倡导的是归零心态,成绩只代表过去,从基础抓起才是正解。”春节前,杨巧仙和任课老师们花大力气培优补差,年后迅速调整,以优势带不足。杨巧仙经常提醒学生在考试时要讲规范,考后坚持整理错题本和典型题本。并培养学生们以“良好的竞争心态”进行比拼,互帮互学,实现自我超越和共同提升。
助力学生成长
这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叛逆是他们最醒目的标志,如何让这些孩子自觉服从管理呢?杨巧仙说,爱,永远是教育的主题,它可以温暖冰冷的心灵。工作中,杨巧仙对学生们肯定的眼神、作业上一句鼓励的话、聊天时的一个会心的微笑、生病时悉心的看护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温暖。
杨巧仙的教学工作没有感人肺腑的故事,但有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做细的努力,有为学生全心全意服务的真诚。经过高三一年的拼搏,班内的学生有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树立了不放过一个疑点、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养成了认真纠错、重视细节的良好习惯。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高考里,班内每位同学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10名学生上本科线,复读生张帆的成绩从入校的516分提升到617分,成为全校理科第一名。
2019年高考,杨巧仙没有放弃,她的学生们也没有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