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从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作家也不例外。但是,如果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讲,作家的故乡,也是文学的故乡。故乡作为一个厚重的文学符号,是文学创作最为丰厚和肥沃的土壤,也是作家重要而神秘的精神领域。近日,读过作家鲍十的《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发现他就是一个善于书写“故乡”的作家。比如他的《纪念》《春秋引》《拜庄》《生死庄稼》《葵花开放的声音》等作品,都是以东北平原那片热土作为“主阵地”的。
与作者以往的“故乡”作品不同,这部小说是以东北平原上的“屯”为对象,以朴素、恬淡、平实的笔墨,一连串写了二十几个屯的命运,并且通过这些屯的命运,揭示了人的命运在历史长河中的跌宕沉浮,就像民间传说和历史记忆构筑的“乡村密码”,而这个密码,又被作品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给破译,最终,为人们展现出一个富有地域性、传奇性、历史性的多彩画面。
翻开作品,里面每篇小说就像一个长镜头,不停地在我们眼前闪过,当它们串联在一起时,就成了一部记录东北平原村庄的电影,展示着黑土地上的历史、诗意、人性和冷暖,也将东北平原那些人和事,赋予了个性鲜明的生命特质。再则,本书所呈现出的“故乡”,拥有一种特质,既有情境感,又有时间感;既富有现代感,也拥有历史性;既和谐温暖,又矛盾冷寂。
小说在叙事角度上切入点并不大,力求以一线牵远近;而在叙事方法上,则深得传统美学之神韵,朴实诗意。尤其是作品表现出来的“松散和随意性”,呈现出一种形散神聚之美。如果单从情节上看,的确有些“散”,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作者似乎也没有考虑中心事件的结构。但反观作品整体,小说的叙述就像是一个移动的摄像头,人物的行为和生活的脉络在叙述的片段中,被剪辑得血是血、肉是肉、骨头是骨头的,自然流畅,使作品保持着很高的故事完成度,又极具艺术质感。
这本书是以“真实”作为叙事原则的。无论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实存在,至少在文学世界里是真实的,传达的不但是真实生活,更是一种真情实感。这与左拉所提倡的“小说家的首要品质是真实感”不谋而合。于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鲍十的东北平原系列小说,以一种举重若轻、繁中求简的叙述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幅朴素而富有质感的生活图景,并在重返历史和对应现实的过程中,寻求到了文学与现实的和谐关系,做到了使叙述者和叙述对象的“真正不隔”。
人们常说:“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而好的作家,通常是语言大师。在一部文学作品中,语言处于很重要的位置,也没有哪个作家在创作时不注意语言。鲍十就是那种很注重语言的作家。他的小说语言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乡村水墨画,干净平淡、质朴亲切、舒卷自如,又宛若芙蓉出水一般,灵动、明澈,耐人寻味。比如《小五屯》开头写道:“日光一波一波的,像水,洗得平原干干净净。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平原是空的,听不到一点点声音。”比如《得胜台》中有这样的描写:“虽然太阳还没落,却已经开始变红,显得水汪汪的,不那么耀眼了。”像这样散文诗似的语言,其美,自然不必说,关键是这种语言在贴近自然的同时,把人物的命运也暗示出来,并且与作品基调保持着密切的契合度。由此我想到了汪曾祺先生的“语言”。汪先生在写高邮那片土地上的人和事时,其语言中饱含着诗性之美,是令人着迷的。单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将鲍十说成是汪曾祺文学语言品质的继承者。当然,通体观之,鲍十的作品风格、笔下世界、人物特征,又与汪曾祺有着很大的不同。
如果细论鲍十的小说语言,作品中所包含的“方言”也是一大亮点,她所带来的生活情趣和风俗民情,同样令人为之迷恋。比如“唠嗑儿”“掰扯”“笆篱子”“拉饥荒”“扯犊子”“大愣”“半拉子”“茅楼”“踅摸”等,这些方言俚语的巧妙运用,一方面使作品充满了地域性的特色,增强了人物与环境的个性;一方面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明、更具个性,地方特色也更加浓厚。这类语言,除了具有地域性特色外,还体现了人物的个性,表现出东北人那种纯朴、率真和豪爽。所以说,真正的好语言,可以洞悉到人性,窥视到文化,看得见风俗;可以触摸到作家的内心,也可以将作品解读到无限可能。
好的文学作品是具有地域性和抒情性的。这是因为作家在创作时,总是与烙在心里的那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过本书,我感觉鲍十的这些作品是带有浓郁的“黑土味”的。之所以这样说,因为它们具备了地域性和抒情性特征。地域性就不言自明了,小说的背景是东北平原;在创作取材上,不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而且所描写的对象也都是市井人物、历史人物。在抒情性上,一方面,作品中有作家主观情感的流露,也有诸多像风俗人情、民间传说和历史记忆等非情节因素涌入小说,使作者的情思浸润着创作主体。另一方面,给人明显的感受就是,在这些作品中,鲍十有意识地采用了“过去时态”的创作方式,将大量的笔调置于回忆之中。这样的创作方式,直接增强了小说的抒情功能。同时,作者还运用了简笔、留白等手法,“计白当墨”“以虚观实”,很好地拓展了文本的想象空间,形成了小说特有的叙事张力,从而与当今流行的时尚写作拉开了距离。
纵览此书,不难发现,这个“故乡”系列小说,是作者遥望着东北平原那片黑土地,以民间传说和历史记忆为着眼点,叙述了一个个细微灵动的故事,写出了凡俗人物的悲喜人生,渲染了人性的坚强与美丽,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东北平原”所蕴含的风情之美、风俗之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