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左素莉
73岁的李国良每周二、周六晚,都会与金三角艺术团的豫剧爱好者一起,在市区金三角广场进行公益演出,他负责打司鼓。从13岁进入罗山县豫剧团学打司鼓,司鼓已陪伴他60年了。60年来,他倾注了对豫剧的执著、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司鼓是他生命里一抹最绚烂的色彩、一个最激昂的音符。他用司鼓,打出了别样人生。
李国良出生于梨园世家,他的大哥唱沙河调,嫂子扮青衣。1959年,13岁的李国良到罗山县豫剧团工作,学打司鼓,他每天早晨4点多就开始练习,勤奋加上有天赋,他打司鼓的技艺渐入炉火纯青之境。乐队是戏曲舞台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司鼓则是整个戏曲乐队的指挥与灵魂。司鼓的主要职能是掌控舞台节奏,使整场戏曲演出达到珠联璧合、水乳交融的境界。每当演出开始,李国良就有一种统率千军的感觉,他极其专注、极其投入,清脆激昂的鼓声时而轻柔舒缓,犹如百鸟朝凤;时而激越豪迈,好似万马奔腾。他用动人的鼓点引导着乐队与演员,达到表演与伴奏既精彩纷呈又高度统一,共同完成一场场浸润心灵的演出。
李国良在罗山县豫剧团工作期间,结识了他的妻子杨瑛,妻子唱老旦,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使夫妻之间的情感历久弥深,他们既是亲人,也是挚友。李国良是国家三级演奏员,连续20年担任乐队队长,连续12年担任业务股长,1980年至1990年,他担任罗山县豫剧团团长兼党支部书记。2006年,李国良从罗山县豫剧团退休。
退休后,李国良来到漯河,跟着儿女颐养天年。他和妻子在沙澧河风景区、双汇广场等散步时发现,有不少由离退休人员组成的业余艺术团在进行公益演出,但是,这些人90%以上都是戏曲爱好者,并没有担任过专业演员或专业演奏员,演奏或演唱水平不是很高,他就想发挥余热,为他们传授有关知识和技能,弘扬豫剧艺术。虽然已经退休,但他对司鼓、对豫剧的热爱依然浓烈,他依然想打起司鼓,和其他演奏员、演唱者一起呈现丰盛的豫剧盛宴,奉献给漯河广大戏迷。
李国良加入了在双汇广场演出的业余艺术团,重新打起司鼓,再度体会统率千军的感觉,过去的美好岁月重现眼前,他不禁热泪盈眶。在豫剧团工作了几十年,李国良拥有丰富司鼓演奏经验,他经常教艺术团的人演奏司鼓,提高他们的演奏水平。李国良高水平的演奏也充分调动起了其他演奏员和演唱者的激情,精彩的演出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每当演出时,常常有观众说:“那个白发老人司鼓打得真好!”
2016年,李国良加入了郾城长春艺术团,在黄河广场演出,他依然毫不保留地为艺术团的成员们传授技艺,他高超的司鼓演奏水平赢得了漯河广大戏迷的一致好评。2017年年底,市委宣传部举办戏曲大赛,郾城长春艺术团演出小剧《洗衣风波》,李国良的司鼓演奏刚劲有力、悦耳动听,指挥动作准确、果断、简练。最终,《洗衣风波》获得一等奖。
2018年,李国良和妻子加入金三角艺术团,他打司鼓,他的妻子演唱豫剧,因他和妻子的加入,大大提升了金三角艺术团演出水准。演出时,有不少市民围观,演出现场掌声不断。他还和金三角艺术团一起,到市社会福利院和一些敬老院进行公益演出,丰富福利院孩子和敬老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弘扬豫剧艺术。
现在,李国良是戏迷们公认的一流司鼓演奏员。他说:“我热爱司鼓、热爱豫剧,司鼓和豫剧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这种爱难以割舍。现在,我年龄大了,还能给戏迷呈上精心烹制的豫剧大餐,给戏迷带去欢乐,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希望更多人爱上豫剧艺术,希望豫剧艺术在漯河蓬勃生长,成为魅力漯河的一道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