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8月7日 星期

建设节水城市 推进绿色发展
——我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王艳彬

水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它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更是生态之基。行走漯河,抬头是湛蓝的天空,低头可见清澈的河水,市民置身于一幅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让人仿佛来到了江南水乡。

这就是漯河,因水而美、因水而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节水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来抓,以创建节水型城市为重点,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采取政府推动、部门协作、载体创建、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等综合保障措施,全面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认真落实“三条红线”和“水十条”规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创新体制机制,突出典型示范,加强执法监管,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完善法规制度

推进节水规范

2016年,我市出台了《漯河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方案》,2017年又相继出台了《漯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等5个配套专业规划,为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和创建节水型城市作了科学规划。近几年来,又相继出台20多项城市节水、排水、供水方面的法规、规章,对计划用水、超计划超定额加价、节水“三同时”、水平衡测试、再生水和雨水利用、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有力地促进了城市节水的规范化管理。

创新管理措施

加强节水监管

我市充分发挥水价对节水工作的推动作用,多次对自来水、地下水等用水价格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用水统计报表,设计应用节水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为涵养城市地下水资源,我市最大限度地利用南水北调水源,自2015年以来,连续关闭城市建成区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地下水压采工作。

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明确各自的责任分工,联合加强节水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制订《漯河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着力对用水总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6个方面的目标进行考核。

我市把节水器具改造任务作为节水型城市创建的一项重要任务,采取节水器具销售监管、公用与民用建筑节水器具配套使用、节水器具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节水管理效果。

加快设施建设

改善节水环境

我市紧紧抓住城市发展的有利时机,以水环境综合整治利用、老城区和背街小巷改造等为契机,加快城市水资源利用和供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下转2版)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