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丹
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紧紧围绕全市“创文”工作大局,以营造安全、文明、有序交通运输环境为重点,通过开展出租车专项整治、打击客运违法经营专项行动等,有力地服务了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开展出租车专项整治
今年3月份,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联合市“创文”办正式启动全市“打击非法营运及规范出租车运营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900人次,执法车辆260台次,处理投诉举报电话150余个,在市区范围内检查巡游出租车2700余台次,查处违法案件170起。通过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了少数违法违规出租车,保护了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实现了全市出租车行业转型升级,提高了出租车服务水平。
全方位宣传。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支队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平台广泛进行宣传;组织一线执法人员在市区内重点区域(高铁西站、火车站)、重点路段发放宣传页等。发动广大市民、旅客对出租车进行监督,自觉抵制、拒乘“黑车”,营造了全方位、立体式、全覆盖、强威慑的执法宣传氛围。
高强度打击。以汽车站、高铁西站、火车站等为重点区域,以旅客出行高峰期为重点时段,以出租汽车从事非法营运、网约车无两证营运等为打击重点,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将学校、医院、商贸中心等人流密集的场所周边列入执法必巡点,强化路检路查和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和违规经营行为。
创新服务举措。针对乘客投诉较多的高铁西站出租车违规行为,执法人员除对违法违规司机进行处罚外,还把司机请到驻站值班室进行现场教育;对食博会期间群众举报的出租车涉嫌不打表、甩客等违规行为,执法人员把司机请到综合执法支队进行教育;对暗访中发现有违规经营行为的出租车,召集车主进行集体约谈并让违规司机参加文明志愿服务活动。
狠抓配套设施建设。在高铁西站设置了出站口公共交通乘车指示牌、广场南侧出租车通道宣传提示牌和出租车候车区排队通道;在出租车候车区安装彩色大屏幕,24小时滚动播放出租车治理宣传片,公示出租车违法经营行为和投诉举报渠道,结合驻站执法人员现场巡查,为旅客安全便捷乘车和出租车守法合规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大客运车违法检查力度
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进一步加大对辖区内客运车辆安全运营活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客运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市客运市场经营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3月份以来,共检查客运大巴450台次,暂扣证照38本,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营运客车38辆。
协调新闻媒体参与检查工作,曝光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和动态监控系统频繁报警的重点车辆,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道路运输安全整治的新措施、新手段和新成效,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比如,对旅行社、学校等经常包车的单位,上门送达《旅游客运安全用车告知书》;集中约谈在漯河异地经营的24台大巴车主,提前发出警告,当面签发告知书。截至目前,在省级媒体刊发客运执法专题报道一篇,联合市级媒体播发新闻报道4期,印发宣传手册、传单两万多张,编发客运执法专刊14期。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执法
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紧紧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目标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三管三必须”,以“精准、精确、精细”为要求,以“铁心、铁腕、铁面”为原则,以“常抓、抓长、抓细”为手段,健全机制、夯实责任,强化措施、攻坚克难,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较好地完成了交通运输执法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
一是提高站位细化措施。准确把握大气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主动扛起行业执法责任,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人人身上压担子,全队上下形成合力,不断增强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盯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深入实地调研,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到人。
二是狠抓路域环境整治。按照“全路无垃圾”的要求,严格实施道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公路两侧垃圾、杂物清理力度,城乡道路路域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实现了路面净、路肩净、边坡净、隔离带净和道路中央、路边绿化带绿。为有效消除超限站卸货场地对附近环境造成的影响,该支队实行每日两次清扫、洒水作业,雾炮24小时作业,值班人员重点对检测道和车辆出入口不定时洒水除尘。
三是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加大交通、公安联合执法力度,明确责任分工,将超限超载、抛撒治理作为大气污染防治执法工作重点,加大违法运输车辆查处力度,全面遏制道路超限超载运输、抛撒运输。今年以来,查处抛撒及超限超载车辆655台,卸货9665吨,交警扣分1776分。严格重型货车管控,在高速下站口、国省干线公路交界处安装货车禁行标牌,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卡点所在地乡镇设置限高点,有效遏制了重型货车污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