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文姣
2019年高考,临颍一高的刘宗瑞以682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为临颍一高的学子们提供了借鉴。
3年前,刘宗瑞刚迈进临颍一高学校大门,就被大门内侧镌刻的“志存高远 敢为人先”八个大字所震撼。他把这八个字牢记心间,暗下决心,要从这所中原名校走向全国的名校——清华大学。
尽管心中对名校的渴望已到了顶点,但通往名校的路必须一步一步踏实前行。刘宗瑞完美诠释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的含义。临颍一高的每一天里,不分冬夏,教室里来得最早的有他,走得最晚的有他;问问题最多的有他,虚心接受教导的有他;课堂积极发言的有他,及时反思总结的也有他。班主任牛刚说:“想要考取名校,学生的必备品质就是勤奋刻苦。从进临颍一高的那天起,刘宗瑞就一直用行动践行着这一点,他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是最好的证明。”
勤奋刻苦并不是埋头死学。在日常忙碌紧张的学习中,刘宗瑞懂得如何调节、把控自己的学习节奏。他制订学习计划,厘清一个月内为实现目标所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又将计划细分,具体到六个学科间的合理搭配,甚至每天哪个时段背什么学科知识最有效率、哪个时段做什么学科试题最有效果等都有明确的安排。另外,刘宗瑞将学科的学习训练时间和高考时间合拍,上午多安排语文、理综的学习,下午多安排数学、英语的学习。另外,他还为自己保留一点“弹性时间”,便于拓展阅读、总结反思,或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
进入高中,考试增多,成绩起伏是常有的事。刘宗瑞的父母从不过分强调分数和排名,只是引导他反思自己学习的得失,正视学习与考试的关系,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刘宗瑞的父亲刘洪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比起分数,我们更看重孩子的抗压能力、身心健康情况、获取知识和攻克难关的能力等。教育孩子成才的方法有很多,孩子成才的轨迹也不尽相同,但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孩子应该做到三好:思想好、身体好、学习好。”
在临颍一高,对刘宗瑞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对手”们。刘宗瑞说:“我们总说,打败自己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但不能否认,竞争对手的存在会激发人的潜能,锻造更好的自己。”刘宗瑞自进入临颍一高以来,无疑是优秀的,但面对班里优秀的同学们,竞争更加白热化。在这样的竞争里,刘宗瑞有过超越的喜悦,也有过败北的失落,在一次次的较量中他逐渐变得理智、变得强大。
在刘宗瑞圆梦清华的路上,有他勤奋刻苦的努力,有优秀而强大的对手,还有给他鼓励和帮助的精英教师队伍。在这支队伍的悉心陪伴下,刘宗瑞受到了班主任兼语文科任教师牛刚宽严并济的管理,得到了数学教师崔侠平的谆谆教诲,赢得了英语教师赵永茂的不吝赞誉,通过了物理教师李占兴的魔鬼训练,获得了生物教师齐玉平的悉心栽培。刘宗瑞说:“没有陪伴我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这些老师们,就没有我梦圆清华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