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识字、阅读、写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三大重要环节,三者的有效结合不仅利于开展深度教学,也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对提升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本文简单分析小学语文识字、阅读与写话教学的要点,重点讨论三者的有效整合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教学
引言
在小学语文中,识字是阅读、写话的基础,关系到个体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以及个体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影响着个体阅读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形成。而阅读和写话又为识字而服务,个体能在阅读中认识更多的字,在写话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巩固。从某种意义上说,识字、阅读和写话是互相渗透的。但从实际教学来看,这三者相互分离,大多教师都是按照“识字-阅读-写话”的顺序开展教学的。在此情况下,学生总是学前忘后,阅读效率差不说,也不会熟练运用所学汉字来进行写话,学习效果并不好。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识字、阅读和写话教学的有效整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小学语文识字、阅读与写话教学要点
(一)识字教学要点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会读会写常用字及其拼音,会用这些字组词、造句,会写不同词语的近、反义词,会辨析字的结构,会列举出不同形式的词语,会用字典查生字,知道字的基本笔顺及其偏旁部首,并能够了解字的意思,分清易混淆的形近字,认识到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的构字特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识字的部分,安排了集中识字和语文园地两个模块,前者继承传统文化,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后者则包含谜语诗、字理、事物归类等多种识字形式,强调对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充分利用教材,以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阅读教学要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文本的基本结构,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和蕴含的历史文化,学会提取文本中的重要信息,进行简单的推断和辨析,学会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本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学会修改病句、转换句式和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学会通过文本中的插图识字、阅读,并根据文本中呈现的句式进行模仿练习,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阅读的部分,安排了多种题材和体裁的文本,如诗歌、童话、寓言、儿歌、现代儿童短文等。这些文本大多篇幅短小,包含着强烈的情感,学生容易感受,也容易理解。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当充分体现出阅读的实践性与沉浸性,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写话教学要点
小学语文写话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词语、修辞、句式、标点符号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某种实际存在及不存在的物象,或者是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及对某个图片的观察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关于写话的部分,安排的大多是生活中比较实用的书面表达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说留言条、玩具、编故事等,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当给学生留有自我创作的余地,以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
现阶段,小学生放在阅读上的时间已经有所减少,为了提升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及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应当对上述关于低年级识字、阅读及写话的教学要点进行有效整合。
二、小学语文识字、阅读与写话教学的有效整合措施
(一)随文识字
识字是阅读和写话的首要条件,学生识字主要是为了看懂文本、表达自我思想。目前学生识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解某个特定语境下的字及其词语的涵义,当换个语境时,他们就不理解了。对此,教师要做的,就是把语境从文逐次递进地缩小到词、字,将学生要学的字独立出来。换句话说,就是先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大概的阅读,再基于他们对文本的大致认识,把有生字的语句择出来,让他们进行学习。学习时,学生就会对他们没有学过的字组成的词有个基本了解。然后把学习重点向单独的字倾斜,让他们进行认读。这样从大到小的学习,更加利于学生识字。最后,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不同语境下同一生字的涵义,对文本中的语境进行替换,并引入相同语境的另一个文本。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识字始终未脱离文本,这不仅能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本,还能让学生对生字的认识更加深入。例如,在《一个接一个》一课中有生字“觉”,此为多音字,在这篇课文中念jiao(四声),相关语句为“快回家睡觉!”,还可念做jue(二声)。在引导学生学习此生字时,教师可将其语境替换为学生熟悉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觉”这个字。
(二)认写兼顾
从上述识字要点的分析当中,我们不难发现,生字的学习需从读音、意思、结构等方面入手,达到会读、会写、会用的目的。从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学生的识字量较大,一、二年级差不多要认识近一千六百字,会写八百字,知道这些字的笔顺及结构,还要会用这些字组词、造句。对此,教师应在识字教学中融入写话教学,将教学过程分散开来,并结合教材,以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识字,以免学生出现识字困难,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写话能力。比如说,在文本的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及其以上的生字,教师可以以题目的解析为主开展识字教学,然后让学生围绕题目进行想象式的写话,再将自己写的话和课文进行对比。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生字,又能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认识,还能使自己的写话能力得到提升,可谓是一举三得。再比如说,文本内容中出现了许多同类型且结构相似的生字,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将这些字找出来,然后仿照课文编一个包含这些生字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识字教学,教师大可不必指导学生识写每个字,只需对课标规定重点掌握的生字及学生易错、易混淆的生字进行指导既可。
(三)以读促写
教师在课内以教材及教辅资料为基础开展识字、阅读及写话教学,但这远不能满足语文学习的需求。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当从识字入手,将课内教学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和写话的过程中得到自我提升。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每一课都有鲜明的主旨,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主旨,给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的识字、阅读、写话能力得到共同提升。例如,《棉花姑娘》一课是有科普性质的童话,主要是向学生科普一些动植物的生物性质,在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类似的童话故事,以此开展课外阅读,同时让学生通过阅读搜集关于动植物的相关词汇,并让学生结合课文,以某个或某几个动植物为主角,进行想象式的写话。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又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写话能力。
结语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要将识字、阅读与写话进行有效整合,应当充分把握这三个环节的教学要点,从具体教学内容入手,做到随文识字、认写兼顾、以读促写,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解放路小学 盛艳云
参考文献
[1]王玉元. 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研究[J]. 才智,2018(10):19.
[2]康俊琴. 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写话教学策略浅谈[J]. 中国校外教育,2018(19):135+138.
[3]孙建胜.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103.
[4]林春菊.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低年级识字教学[J]. 学周刊,2018(36):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