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左素莉
2014年,在一次体检时,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卫处收费科的收费员李娜被医生告知她的血型为稀有血型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医生还告诉她,以前多次发生此血型血液库存告急的情况。李娜听了医生的话后,献血救人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如果哪天有人需要我的血液,我给他(她)输血能帮他(她)康复,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李娜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获得了家人的支持。于是,李娜在医生的建议下将自己是RH阴性血的信息存入医院的血液库信息资料。在她的带动下,她的丈夫也加入了献血队伍,两人在传递爱心的路上互相支持。
日子静悄悄地从指缝间流走,在医院血液库里留信息的事情仿佛被人遗忘了。2015年冬天的一个夜里,李娜搂着儿子已睡下,忽然手机响了起来。“喂,你好,是李娜吗?我是市中心医院的医生……”睡意蒙眬的李娜立刻精神起来。得知有一位和她血型一样的产妇正躺在医院的手术室里,因难产大出血急需输血,但医院血库里并未储备该血型血液,李娜将熟睡中的孩子稍作安顿便匆匆跑下楼。深夜,路上的出租车很少,为了尽快赶到医院,她便一边往医院的方向跑一边拦出租车,最终拦到一辆出租车载着她朝医院飞驰而去。危急关头,李娜及时赶到,她的血液输进了产妇体内。没过多长时间,“哇……”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响彻手术室——孩子顺利出生。李娜看到襁褓中的小生命,心里非常欣慰。产妇及其家属非常感激李娜,拿出现金和礼品向李娜表示感谢。“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这些东西我不会要的。我也是一位母亲,看到你们母子平安就好。”说完,李娜便匆匆离开了。
2017年的一天上午,李娜接到一位医生打来的电话: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生命垂危,正躺在手术台上急需输血,老太太的血型和李娜的血型相同。和上次一样,没有丝毫犹豫,李娜向单位请了半天假,匆忙赶到医院为老太太献血。医生建议她献完血休息半天,可她立即赶回了环卫处上班。环卫处收费科科长付红娜看见她胳膊上的胶布,才知道她到医院献血救人的事迹。付红娜将李娜的事迹发送到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卫处工作群,引来大家一致称赞。
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的李娜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员工”“文明职工”。她作为单位青年志愿者中的一员,每次都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宣传“文明上网”、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展现了平凡岗位上的新时代女性胸怀大爱、奉献社会的美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