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旭
66岁的郭丙村曾是临颍县皇帝庙乡吴集村的贫困户。虽然享受扶贫政策,但他不等不靠,选择用勤劳的双手脱贫,成为村里其他贫困户学习的对象。
记者日前到郭丙村家时,他正在清扫羊圈。交谈中得知,郭丙村现在养了32只羊,生活过得很充实。但两年前,郭丙村一家四口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才能勉强度日。
原来,郭丙村和妻子辛兰兰均患有眼疾,两个孩子当时尚在读书。三亩多地的收成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随着临颍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郭丙村一家人的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党和政府的关怀让郭丙村颇为感动,也激发了他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能老给别人增添负担,自己也得努力。”郭丙村说。
2017年,郭丙村决定向朋友贺宝龙学习养羊。“宝龙养了100多只羊,现在日子过得不错。”郭丙村说,“我是门外汉,有什么问题我都问他。”一开始,郭丙村仅购入7只羊。大致了解养殖方法后,郭丙村在政府的帮助下申请无息扶贫贷款1万元,再次购入一批羊,数量增加至32只。
郭丙村告诉记者,养羊不是容易的事。每天早上5点,他就要起床观察每只羊的生长情况,一天多次喂食并清扫羊圈,有时候还要从几里地外用架子车把饲料拉回家。最棘手的事要属母羊生产。养殖初期,郭丙村的数只羊因难产死亡,他心痛不已。幸运的是,在朋友的指导和政府的帮助下,加上自我摸索,郭丙村现在已经可以独自解决养殖中的常见问题。
靠出售羊羔,郭丙村在去年年底挣得第一桶金。3万多元的收入对郭丙村来说是个大数目,让一家人成功“摘帽”。郭丙村养羊脱贫的事情很快传遍全村,并带动了一些贫困户养羊,吴丙炎就是其中之一。“以前我觉得养羊有风险,但看老郭养得不错,就在前一段时间买了羊羔,准备跟他学养羊。”吴丙炎说。
不到三年时间,郭丙村便从贫困人员变成脱贫典范。下半年,他计划再次申请无息扶贫贷款,将养殖规模扩大至100只。“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么大年纪还能干出这些成绩。”郭丙村说,“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继续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