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旭
做幼教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丰富的学识,还是科学的管理?日前,郾城区实验幼儿园教师伏丹丹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做好幼教关键在于对工作无怨无悔的热情,对孩子真心以待的关爱。踏上幼教这片沃土13年来,伏丹丹正是以这样的情和爱,一路走出了坚实的脚印。
取长补短 强自身素养
伏丹丹给记者的印象是谦逊、实在。她总说自己业务方面还有待提高,依靠的唯有执着和勤奋。她深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想让孩子得到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尽管取得了本科学历,伏丹丹仍然在工作中坚持学习。业余时间,她常常去图书馆查阅有关幼教的资料,或是去书店购买相关的书籍和音像资料学习。就连在家看电视,她也留意多看少儿节目,从中了解孩子们喜欢的人和事物,找到和他们共同的兴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会观察和学习身边每一位老师身上的长处,帮助自己扬长补短。我还喜欢观察孩子们烂漫的天性,并有意让自己跟着孩子们的天性走,这样才能和他们更好地交流。”伏丹丹告诉记者。
幼教工作既辛苦又费心,可是13年来,伏丹丹对工作的热情有增无减。她心甘情愿地付出,并不是为了追求成绩和荣誉,只因为她对孩子们有着发自心底的爱。
宽严有度 助孩子成长
正因为爱,伏丹丹对孩子才有着充分的尊重、信任。她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孩子们发挥天性,快乐成长。在绘画教学中,她采取了留白的教授方式,让孩子们在达到本节教学目标的同时,尽情展开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事物。
“在评价幼儿作品的时候,老师应当尊重他们的创作思想,并站在孩子的角度欣赏他们的作品。”伏丹丹说,“毕加索曾经说过,他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可之后他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可见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多么可贵。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美、表达美,体会成功的满足感,提高作画的兴趣,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在课堂活动中,伏丹丹与孩子们一同游戏,认真扮演孩子们给她安排的游戏角色,和他们分享欢乐。课堂之外,她带领孩子们外出活动,总能在适当的时候教给他们一些知识。“什么是常绿树,什么是落叶树?什么是哺乳动物?什么是爬行动物?太阳为什么会落山?星星为什么会发光?”在户外环境中,这些问题更能开启孩子思索的大门,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亲和的另一面,伏丹丹还是一位严格的老师。她开展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常规教育,进行了言行举止、接人待物方面的礼貌教育,以身作则地言传身教。
不忘初心 享教学快乐
尽管工作忙碌,伏丹丹仍热衷于参加教研活动。每一次她都做充足的准备、认真地参与,实践过后还要进行反思。短短几年,伏丹丹的教学水平突飞猛进,早已成为园里教育教学方面的佼佼者。她曾告诉记者,她把幼儿园看作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反过来说,这又何尝不是她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摇篮呢?
近年来,伏丹丹的教学工作成绩显著,获奖无数。2013年,她在青年教师教育基本功比赛中荣获郾城区一等奖;2014年被评为园级“优秀个人”,制作的教具小推车荣获全市二等奖;2015年撰写的论文《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市级一等奖;2016年被评为全区“师德先进个人”;2017年获郾城区“最美教师”,在区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2018年以来,她讲授的优质课、撰写的论文又分获全市一、二等奖。
面对荣誉,伏丹丹仍保持平常心、上进心。她说,她的宗旨始终是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真心爱幼。她的愿景则是不辱教师的使命,享受教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