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符彩霞
提起“小洞天”饭店,市民恐怕不陌生。自20世纪80年代开业至今,它已陪伴漯河市民30多年。
30多年间,“小洞天”地址几经变迁,如今已搬迁至黄河路与嵩山路交叉口西侧。从惨淡经营到顾客盈门、从菜品单一到独树一帜,在李天有和妻子熊小凤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小洞天”装修优雅时尚,就餐环境舒适,成为不少市民进行家庭聚餐、品尝特色美食、举办婚喜宴席的首选去处。
执著坚守
只为传承品牌
1985年,年仅十几岁的李天有从老家舞钢来到漯河,到叔叔在老街文化宫附近开的饭店“小洞天”打工。他从杂活做起,凭着勤快、吃苦钻研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天赋,很快成为一名掌勺厨师。熊小凤当时是这家饭店的服务员,两人相爱后走到了一起。
1993年,经营“小洞天”多年的叔叔将饭店转给了李天有。“小洞天是父辈留下来的产业,在我的手里只能越来越好。”李天有告诉记者,他那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小洞天”这块招牌打得更响亮。
对饮食极有天赋的李天有,接手饭店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菜品进行了升级改良,店里生意很快火爆起来。随后,因为物价变化,食材成本提高,他们执拗地不愿降低食材标准,店里生意越来越差,无力支撑后,只得暂时关停饭店,靠打工维持生计。
“我们打工挣点钱,然后继续开店,没钱了就再去打工。”熊小凤告诉记者,那些年虽然辛苦,但他们坚信只要选用好食材、做出好味道,就一定能在餐饮行业走得更远。
2000年,夫妻俩远赴北京打工。五年后,怀揣辛苦攒下的近10万元钱,两人回到漯河,在黄河路与泰山路交叉口附近租下两间门面,再次将“小洞天”的招牌挂了起来。
不断创新
打造特色美食
刚开业,因为缺乏特色,“小洞天”的经营并不顺利,店里生意十分冷清。一次,李天有在与一位顾客聊天时得知,顾客很想喝上一碗滋补汤,这个要求令他豁然开朗。
想到就干,李天有开始学习食物养生知识,并着手研制起了养生炖锅。经过近一年的改良,李天有用上等食材搭配多种药材,熬制出的“吉祥三宝”滋补炖锅浓香鲜美,十分诱人。此后,他不断创新,陆续推出多个火爆菜品。
“小洞天”的生意越来越好,李天有却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食品名城是漯河的烫金名片,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张名片的内容更加丰富。”拥有品牌意识的李天有告诉记者,他在我市首创了滋补炖锅后,全市很快掀起了“炖锅”热潮。因为坚持使用好食材,“小洞天”的炖锅无论是品质还是味道,一直备受食客推崇。
现在,滋补炖锅成为“小洞天”的金字招牌。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滋补炖锅的种类也丰富起来,并且根据节气时令的变化,炖锅的配料也会相应调整。
鸡肉只用新鲜的柴鸡肉、鲫鱼只用千岛湖的、南瓜只用产自广西的……店面越开越大,李天有对于优质健康食材的挑选也越来越严格。为了保证营养健康,店里很多菜品都是选用应季食材,因此,菜单常会根据季节而变换。
舍利求缘
用品质赢信任
2016年,夫妻俩投入90多万元对泰山路店面进行了升级。不过,四个月后,因为各种原因他们不得不搬离经营了12年之久的老店,前期的装修投资也打了水漂。
2018年,李天有夫妻俩再度启航,他们在黄河路与嵩山路交叉口西侧开起了“天有小洞天”。因为食材新鲜、口味独特、营养滋补,店里的生意一直红红火火。随后,夫妻俩又将店面扩大,店内增加了婚喜宴大厅,并布置了舞台、电子屏,以承接大型宴席。
“传统的婚喜宴席,很多顾客都吃腻了,我们要做令人耳目一新、口感独特的宴席。”熊小凤说,他们的宴席拒绝使用半成品材料,所有菜品都是在店内加工而成,因此菜品味道鲜美,得到很多顾客的欢迎追捧。
“现在的店面生意红火,其实还没有前几年我们开小店挣钱。”李天有告诉记者,现在餐饮行业利润低,加上他对食材近乎苛刻的挑选把控,使得“小洞天”只能保持微利运营。
不过,李天有表示,现在他不求挣钱多少,只希望和他一起干的兄弟姊妹们,有口饭吃,有份工作养家。李天有诚恳地说,未来无论如何艰辛,他都会秉持初心,把“小洞天”这个品牌传承下去。
相信他们在餐饮这条道路上越走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