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俊霞
近年来,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把文明创建摆上突出位置,坚持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健全仲裁调解机制,不断规范执法程序,持续推进服务型执法建设,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健全仲裁调解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该院为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对于立案后调解的案件,要求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书,然后再根据协议制作调解书;对于置换调解书的仲裁申请,要求提交仲裁申请、调解协议、授权委托书等,置换时制作调解笔录和调解书。同时,坚持对确认劳动关系、低于工伤待遇标准的案件不予调解。近三年来,该院共调解结案近500件,促进了区域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创新工作载体,倾力搭建仲裁便民利民“四化平台”。一是搭建人性化调解平台。设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室,实行案前调解,将原有程序调整为接待、案前调解、立案、开庭审理四个环节。案前调解突破了原有处理纠纷的模式,实现从接案到调解独立完成,既减少了对当事人的拖累,也便于调解未果案件的后续庭审工作的开展。二是搭建精细化调解平台。坚持“四步调解法”,即立案前调解平息一批、庭审前调解化解一批、审理时调解解决一批和审理后调解终结一批,实现了全程调解、宽领域调解、人性化调解。三是搭建规范化调解平台。制订仲裁调解工作准则及细则,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一席话语宽怀,树立良好职业形象。四是搭建一体化调解平台。建立仲裁、监察、信访相衔接的矛盾调处机制,共同做好矛盾调解工作;借助企业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调解力量,延伸劳动争议调解网络;与法院系统建立联合调解制度,对涉及政策性强的重大疑难案件,联合调处,共同处理。
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办案流程更加规范透明。该院狠抓仲裁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在全省率先配置了庭审数字录播系统,庭审过程可省、市同步,使办案流程更加规范透明。同时,狠抓业务管理和人员素质提升,积极开展“五抓五提升”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硬、业务精、作风实、服务优的专业化仲裁服务团队,形成简单案子简便审、复杂案子简化审、集体案子特别审、多调少裁科学审的分类处理新机制。特别是针对农民工、集体争议、工伤医疗费、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处理,限时办结,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近年来,该院先后收到当事人赠送的锦旗十多面、感谢信50余封。卓有成效的仲裁工作,赢得了市民群众的普遍认可,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有争议找仲裁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