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9月27日 星期

璀璨灯火映沙澧


(上接1版)

与经济同频

挺起地方发展脊梁

企由电兴,电伴企盛。“红薯汤、红薯馍,没有红薯不能活。粜了细粮籴粗粮,喂只母鸡当银行。” 这是1983年南街村村民真实的生活写照。时任南街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宏斌带领村干部、党员们集资办厂。他们千方百计地动员全体村民凑了3万多元建起了面粉厂,却没钱解决用电问题,怎么办?“我们帮你办!”当时的临颍县电业局及时向这个襁褓中的村集体企业伸出了援助之手。

据参与南街村电力架设工作的临颍县电业局原局长郭山永回忆,当年临颍县电业局专门抽调37名精兵强将,顶着刺骨的北风,通过众人扛、牲口拉,用13天的时间从临颍变电站为南街村架起了一条4千米的10千伏专用线路,增添了3台250千瓦时的变压器,为南街村创办村集体企业铺平了道路。伴随着电网的持续完善,南街村的村办企业发展突飞猛进,第二面粉厂、啤酒厂、方便面厂等相继拔地而起。

近年来,全市电网建设快速发展。2019年,舞阳董庄220千伏变电站2号主变扩建工程投运,满足了舞阳县产业集聚区负荷快速增长的需求;白坡110千伏变电站1号主变扩建工程投运,助力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颍河变电站2号主变扩建工程投运,满足了临颍产业集聚区新增企业用电需求,服务了招商引资大局。在建的澧河、大刘、万北、瓦店、港口输变电工程,英章—新裴、巨陵—王孟、风电送出等线路工程,将有效提升供电可靠性。在城乡配电网方面,开工建设210个单项工程,解决了供电“卡脖子”、供电质量不高等问题。同时,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电网提升需求,完成省定、市定民生实事——34个电网薄弱行政村电网改造和8个电网脱贫攻坚项目。

电力事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工业发展,还扩大了食品名城的影响力。1986年,漯河升格为省辖市;1992年,漯河被省委、省政府定为内陆经济特区。漯河还成为中西部首个、全国第二个中国品牌城市,中国首个食品名城,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成为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和全国规模较大的粮食加工、饮料生产、果蔬加工基地。

与人民相伴

点亮千家万户美好生活

“晒晒太阳就能挣钱,光伏板就像一棵‘摇钱树’。”看着村里的光伏发电站,舞阳县莲花镇李寨村贫困户李春发由衷地感叹。村里在荒沟建了光伏扶贫电站,每千瓦时可以获得0.85元的收益,李春发和全村10多个贫困户因此每年都有了“阳光收益”。

截至目前,全市已并网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达121个,并网容量达2.59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累计结算购电费1572万元,有效带动了9.2万户贫困户脱贫。

2019年,漯河电代煤“确村确户”共计2.5万户,涉及村庄170个。根据电代煤村庄电网现状,国网漯河供电公司核实工程量,制订“电代煤”电网改造方案和项目台账,提前实施配套供电设施建设或扩容改造,计划投资8915万元提高配网电网供电能力,确保用户安全用电、温暖度冬。

国网供电公司围绕市委“四三二一”工作布局,紧盯“四城同建”目标任务,以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提前做好漯河电网发展规划,推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国网漯河供电公司共有500千伏变电站两座、主变容量2500兆伏安,直管220千伏变电站8座、主变容量264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站26座、主变容量2060兆伏安。市区110千伏线路已实现南北双环网供电,城区10千伏配网线路全部实现“手拉手”。

70年风雨同舟,70年辉煌成就。国网漯河供电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沙澧河建设特殊贡献奖以及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漯河市新世纪十年最具影响力人物群体、“十一五”漯河十大功勋企业等荣誉称号,连续四届保持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连续14年蝉联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