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根据省生态环境厅10月2日发布的《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会商研判情况通报》,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启动至10月1日,我市重点工业企业废气污染物日排放量从4.6吨下降为1.6吨,降低了65%;市辖区重点工业企业废气污染物日排放量从3.47吨下降为1.21吨,降低了65%;全市管控企业每日用电量从951万千瓦时下降为790万千瓦时,降低了16.9%;市辖区管控企业每日用电量从189.9万千瓦时下降为117.4万千瓦时,降低了38.2%。管控期间,我市农业扬尘污染防控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三令”管控
强化工作调度
为加强橙色预警期间指挥调度,推动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市污染防治攻坚办专门下发《关于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和“三散治理”落实“三令”管控的通知》,实施“三令管控”。一是调度令。坚持日调度、日研判制度,市污染防治攻坚办每日召开分析研判会,通过书面文件、电话、微信形式,适时发布调度管控指令,各县区、各部门通过微信工作群及时反馈落实情况、攻坚动态、整改进度。二是督办令。坚持严格督办制度,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除立即现场交办外,对问题严重的县区发督办令、交办问题,明确整改标准、整改时限、反馈方式等,对违反管控、屡督不改的企业、工地,按照“六个一批”标准从严从重处罚。橙色预警管控期间下发督办通知15份,下发专项督办令3份,有力促进了问题整改落实。三是警告令。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对管控期间发现的政治站位不高、态度不坚决、落实标准低等问题,以及督查发现突出问题整治不力的,市污染防治攻坚办对县区党政一把手、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发布警告令,予以预警告知。
坚持“五个强化”
确保管控成效
为确保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成效,我市从技防、管控、联合、调度、督查五方面强化发力,确保应急管控取得扎实成效。
强化技防。针对当前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突出问题,强化技术手段探索运用,提升防控水平,尽最大努力把问题解决好、把指标拉下来。全力整治农村炕房污染,通过型煤更换散煤、燃料投注石灰、烟道湿法改造等手段,逐炕房整治,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加快推进城市雾森系统建设,在重点区域和重点路段建设城市雾森系统,科学合理设计位置、高度,力争尽早产生效益。
强化管控。集中打好工地、道路扬尘歼灭战、机动车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湿”,坚持道路洒水保湿制度落实到位,严禁应景式的形式主义、敷衍式的消极行为;保“洁”,加大重点区域道路、城乡接合部和背街小巷城市清洁工作力度,以克论净、分克必争;保“质”,严格落实工地“221”管控措施,动真格、真惩处,坚决杜绝企业屡督屡犯、屡罚不改;保“通”,加大交通疏导力度,在国控站点周边和学校周边等重点路段以及上下班重点时段,加强警力保障,尽最大努力降低道路拥堵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强化联合。坚持部门联合、市区联动,联防联控。城管、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整合检查力量,加大联合检查频次;分行业、分领域、分牵头部门组建联合执法队伍,严格执法,通过训诫一批、处罚一批、拘留一批,形成强大震慑;实行专家组日研判、攻坚办日调度、部门县区日汇报制度,切实凝聚管控强大合力。
强化调度。坚持全天候调度与重点时段调度相结合,以科学精细调度确保管控措施的落实和管控成效。市大气污染防治研判组组织专家团队和技术力量实时分析环境空气质量形势,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建议;对农村炕房散煤排查整治、工地和道路扬尘查处、“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黑加油站排查取缔等情况,各牵头部门每日调度上报。
强化督查。坚持人查、技查相结合,督查、执法相融合,各相关部门统筹力量、整合队伍,组织开展全天候、无死角、全覆盖督查检查;加大无人机巡查力度,用好鹰眼监控平台数据,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督办,第一时间查处,第一时间整改,确保检查到边、问题见底、整治到位,集中力量保障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防治不仅是一笔“经济账”“长远账”,更是一笔“民生账”。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勇挑重担,不辞辛苦,加班加点。经过全市科学、精准的管控,此轮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比预警的重度污染普遍低1至2个等级;9月份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7,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因污染天气受到丝毫影响。下一步,全市上下将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进一步做好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加压驱动、全力冲刺,确保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不断改善,努力以污染防治攻坚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