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育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

特别的爱温暖特别的孩子
——记源汇区博爱学校教师何峥

■本报记者 李文姣

何峥在特殊教育领域默默地耕耘了二十一载。她凭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挚爱这份事业,用爱滋润着身边每一个智障的孩子。

呵护折翼天使

源汇区博爱学校是我市一所特殊(培智)教育学校,在校学生均为有脑瘫后遗症、自闭症、先天或后天智力缺陷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智商还不及三四岁的普通孩子。1998年,何峥被分配到东大街小学(博爱学校的前身)任教。2007年,学校改制要将教师分流,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何峥放弃到条件优越学校任教的机会,决定留下来做一名特教老师。何峥说:“身边的人都不明白我为什么要留下,其实我只是觉得这些孩子需要我,需要音乐老师!”就这样,何峥怀着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留在博爱学校工作至今,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呵护这里的孩子成长。

陪伴点滴进步

何峥知道,选择特殊教育自己会失去很多机会,但她热爱特教工作,更珍爱这些格外需要关心的学生。她所带的班级中,重度弱智学生占了一大部分,自理和自控能力普遍较差。她始终坚持以爱为基点,用心去面对每一位学生,从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每一名学生,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做他们的贴心人,让这些特殊的学生感受到母亲般的爱护,感受到特教学校的温情。学生流涎了就帮擦,大小便失禁了就带到浴室冲洗,天冷了叮嘱学生多穿衣服,换季时叮嘱学生多喝水,学生生病了及时带他们就诊……

在她的班里,有位学生小鹏(化名)患有多动症,骂老师、打同学,咬老师的手、抓老师的脸,上课随意走动,无法坐下来安静听课。何峥就在教学上对他进行个别化教育,结合游戏来教学,让他在游戏中学知识,采用赞赏教学法鼓励他、教育他。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和赞赏,智障儿童也一样,在何峥的鼓励下,小鹏也在慢慢进步。现在的他,听到上课铃声能自觉地走进教室,还能在教室里安静地坐下来,会写一些字、读几篇课文、背好几首唐诗了。何峥说:“以前小鹏听到上课铃声总是和老师玩躲猫猫,任凭老师怎么在校园里喊,他就是不出来,非得老师找到他为止。现在他做的这些事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很平常,但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真的进步很大。”

送学生登上大舞台

2008年,何峥组织学生排练编演的舞蹈节目《感恩的心》参加全市舞蹈比赛,获全市特等奖。这背后,是她克服重重困难,顶着层层压力,牺牲几个月时间陪学生排练的艰苦付出。回想起那些排练的日子,何峥感慨地说:“参加演出的虽然都是挑出来的尖子学生,但是仍然很难排练。这些孩子大多连前后左右都分不清,普通的排练方法根本不管用,一个动作要练上几遍、几十遍、甚至几百遍才有点儿效果。”当他们与其他学校的学生同台表演节目的时候,台下许多观众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2013年,舞蹈节目《感恩的心》又一次登上教师节表彰大会的舞台;2016年,何峥排练的节目《隐形的翅膀》再次登上教师节表彰大会的舞台……智障孩子的一次次成功登台演出,背后是她的辛勤付出,是博爱学校全体教师的博爱情怀。

作为教师,何峥没有在已取得的成绩上停滞不前,而是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她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工作,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方法。她先后多次参加课堂教学大赛、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承担过省级组织的公开优质课,有多篇论文及优质课获奖。其中,优质课《 粉刷匠》获基础教研组省级一等奖,优质课《欣赏课》《两只小象》分别获市级一等奖和二等奖,优质课《动物说话》获区级一等奖。她还获得了区级“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市级“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荣誉。她撰写的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的整合》获得省级三等奖。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