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探索


■魏巧华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探索,我已经学习并践行了很多年。它是一种比较务实的教学情景的追求,它表现为我们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专业角度说,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这个发展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那么,在初中历史课上,怎样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有效?我在这里简要归纳一下。

一、目标设计要合理

一般情况下,教师不重视设计教学目标,只看重知识教学。其实有无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评价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只有确定了教学目标,才能科学地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和开展教学活动,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具体,应细化到认知、技能、情感等各项目标,避免过分强调知识性,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二要实际化,应在了解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力量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三要分层,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教师必须把个体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从而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促使每个学生在历史课上都有不同的收获。

二、教师的知识储备应更加充足

终身学习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的前提。以前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这种说法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现在的历史教师不仅要成为奔流不息的自来水,还应当成为善于寻找“水源”的专家型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和拓展历史课程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历史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教师的“教”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应避免“一言堂”“满堂灌”,避免把学生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多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广泛参与、乐于参与、有效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历史有趣、有收获。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应由简单的执行者转化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

四、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

历史学习情境就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根据所学的内容,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情境,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最终使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比如,在介绍北宋都城东京时,我借助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北宋时期东京的人和事,聚集在普普通通的一日之中,在音乐、画面的配合下,带领全班同学,“天一亮就到晓市吃早餐,上午一边参观市容、一边购物,下午到茶馆喝茶、品茶,夜晚到瓦子里面看杂技、武术表演,爱好体育的还可以踢球……”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东京的繁荣。

又如语言。语言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学因素。生动又有感染力的语言,能营造出最佳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最佳的环境或氛围中感悟历史,从而实现理解和认知的升华,提高教学效率。

五、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通过更多的参与和体验获得知识,并逐步养成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比如,我在讲《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课时,把这节课的内容分成“衣、食、住、行”四个部分,让每个学习小组选择其中一部分进行研讨,然后请一位同学作代表对全班同学进行讲解。讲解的学生讲得很认真,在讲到“住”这部分时,有的同学拿出了自己画的茅屋、瓦顶平房、富丽堂皇的官邸……在这个过程中,也许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详细地了解所要学习的历史内容,但至少对自己所负责的那部分内容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六、注意密切联系现实,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历史

历史就是现在,现在也会成为历史。历史和现在之间的联系既可通过老师的课堂讲解设计来体现,也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探究题目来体现。如,有同学对殖民和殖民地不太懂,我就给他们解释。比如伊拉克,在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后,伊拉克人民自己不能当家作主,而由美国人或者美国在伊的代言人把持伊拉克的政治经济大权,那伊拉克就是活生生的殖民地例子。

七、优化学习方式,完善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听—背—练—巩固”,主要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有效课堂则倡导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增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其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时,在讲长征经过时,就由一个学生充当导游,带领全班同学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路途中的困难、险阻,感受长征精神,这种体验式教学激发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

八、优化课堂训练,勤写教学反思

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知识点的方式。我认为老师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训练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训练内容。第二,训练的内容和难易要适度。过易,学生“吃不饱”,学生训练意识减弱;过难,学生训练积极性下降,所以特别要注意训练的梯度。第三,要及时检测训练效果,以便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保障达到训练目的。

另外,优质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是教师日积月累、千锤百炼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反思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实现、重难点是否突破、学生的能力是否提高、知识的难度是否恰当等教学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问题,只有在教学中多反思,勤改进,才会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不断超越自己。

作者单位:召陵区实验中学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