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
农机合作社+贫困户
市农机推广服务中心走出扶贫新路子


本报讯(记者 张玲玲 实习生 刘净旖)“农忙时,我去合作社帮忙,每天有100块钱的收入。合作社优先帮俺家收玉米、耙地,还给俺提供麦种和化肥,收、种都不要钱。忙完秋收秋种,合作社还把我介绍到一家模具厂干活儿,每月能挣3000多元钱,俺都不知道咋感谢了。”10月2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舞阳县莲花镇闫湾村55岁的村民闫庆凯言语间充满了感激。

闫庆凯口中的合作社就是位于该村的东红农机合作社。除了闫庆凯,在今年秋收时,该合作社还帮莲花镇大赵村、郭庄等11个村及北舞渡镇军张村的180户贫困户免费机收机种,同时提供价值3万多元的麦种。

像东红农机合作社这样的合作社,在我市共有24个,免费或者优惠向贫困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据统计,“三夏”期间,他们服务贫困户达541户,免费作业651亩、优惠作业2229亩;“三秋”期间,服务贫困户1320户,作业服务面积6340亩。

免费耕种、收获、提供种子等让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实惠,而这一举措的实施要得益于市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开创的“农机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模式。为了助力全市扶贫攻坚,促进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该中心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加大扶持、培育亮点”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农机部门职能作用,建立农机化扶贫机制,整合农机部门各项强农惠农资金政策,向贫困户、贫困村实行项目优先、政策倾斜,从人才、技术、项目、信息、协调和技能培训等方面为贫困户、贫困村提供扶持,提高贫困村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支持扶贫对象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为贫困农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农机推广服务中心根据工作实际,大力鼓励引导贫困户与合作社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从而创建了“农机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使贫困户以各种方式参与农业规模经营,实现早日脱贫致富。引导贫困户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给农机合作社集中经营,或者以田地、农机具等为资本加入合作社共同经营;依托农机合作社建立扶贫基地,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加贫困户收入;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在农机作业服务中,实行“三优五代”(为贫困户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三优”农机作业服务;免费或低费为特困户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烘干的“五代”农机作业服务)的农机作业服务,切实解决贫困户、特困户的农业生产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依据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机作业扶贫领域做出的贡献大小,分别给予3万元至8万元的扶持奖补。

为了引导贫困农民成长为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市农机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各县区农机服务队提供“上门服务”,即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上门。各县区农机部门农机服务队深入贫困村、户,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确保补贴政策人人知晓;对有意向购买补贴农机具的贫困户,主动送服务上门,现场办理补贴手续、进行机具核验等,降低贫困户办理成本。

送农机培训技术上门。各县区农机服务队组织精干力量、技术骨干,深入贫困村帮助和指导贫困农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各类农机;在贫困村设置农机技术服务点,集中开展农机的检修、保养等服务工作;深入贫困村免费开展农机技术培训,引导贫困农民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

为了确保农机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市农机推广服务中心成立以中心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漯河市农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县区农机部门高度重视,将农机扶贫工作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各项专项经费,科学部署,明确责任,落实任务,使农机扶贫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力争为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交上满意答卷。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