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1月12日 星期

公益路上执着前行


■本报记者 左素莉

刘俐明是市城市管理局市政建设和公用服务中心沙南养护所职工。工作中,他尽职尽责;工作之余,他热心公益事业,常年在爱心粥屋当志愿者,还积极帮助困难家庭、大病患者。他像一团火,散发着光和热。

2013年,在市区舟山路上,一家免费爱心粥屋刚开始营业,刘俐明就成了粥屋的一名志愿者。他每天早上5点前到粥屋准备早饭,洗菜、熬粥、炒菜、盛饭、递馒头……虽然每天很早就要起床,但是能让环卫工、老年人等早晨吃上热饭,他觉得很幸福。在粥屋附近居住的一位老大爷,家里老伴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刘俐明每天早晨都给他们送饭菜,还帮他们打扫屋子。老大爷握住刘俐明的手激动地说:“孩子啊,你真比俺的亲儿子还要贴心啊!”

虽然刘俐明经济并不富裕,但他积极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2016年,他在《漯河日报·晚报版》看到召陵区召陵镇白庄村白远华妻子是二级精神残疾人,大儿子是二级智力残疾人,小儿子臀部严重烧伤在市中心医院治疗,家中还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就立即去医院找到白远华,把身上仅有的三百多元钱给了他。白远华感动得握住他的手久久不放。2019年端午节,刘俐明在爱心粥屋做志愿者的时候得知租住在姬崔社区的熊全性身患重病,妻子无收入来源,儿女都是残疾人,就赶忙送去过节食品,并将口袋中仅有的200元钱全部捐给这个家庭。

刘俐明心系家乡,积极回馈乡亲。2018年3月,刘俐明回到临颍县瓦店镇瓦店村老家。在和邻居闲谈时得知村南头有一个荒废了几十年的院子,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夏天蚊蝇遍地,在四周居住的村民苦不堪言,刘俐明就协调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捐款四万余元,并组织施工队平整院子、砍树填坑、铺混凝土,把荒废的院子改造成了集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平整、干净的文化广场。村里人都说:“俐明好样的!为村里人办了件大好事。”

刘俐明把助人为乐当作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刘俐明说:“公益路上,我会执着地走下去,用实际行动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希望有更多人踏上公益路,和我们同行。”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