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从教26年了。26年的默默耕耘,26年的呕心沥血,青丝已变华发。如果问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我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我觉得那就是——用爱去做教育。
去年,刚接一年级时,我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不舍和牵挂,就利用班级微信群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努力让家长、孩子感受到学校无处不在的爱。
早上,我把在门口值班的老师拍照传到班级群里,告诉家长:每个清晨,老师们都热情有爱、面带笑容地在校门口迎接学生;课间,我把在楼梯口值班的老师拍照传到群里,告诉家长:安全大于天,老师们为学生保驾护航;学校大扫除,我把后勤部分发劳动工具的照片传到群里,告诉家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课间加餐时,我把老师发学生奶的照片传到群里,告诉家长:一尘不染,安全洁净,冬天还可以加热哦……点点滴滴的分享,家长们逐渐明白了孩子在学校不仅仅是被班主任关注,还被这里的每一位老师关注。一位家长告诉我:“他爸还想让孩子回老家上学呢,幸亏选择了咱学校。”所有的努力,都只为这一句:“选择这里,我放心。”
想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我觉得还需要让家长感受到我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学拼音开始,我就把课讲两遍,一遍在课堂上,一遍上传到微信群里。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如果有学生哪里没理解透彻,可以重复听;另一方面,家长听了之后,也可以对教学进度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和学校教育无缝连接。所有作业,我都坚持做到面批面改,一对一指导。在学校时间有限,指导不完,放学后家长发私信给我,我再接着指导。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班学生的成绩节节攀升。
德高为范,博学为师。我不仅在作业上耐心辅导,在业务上也精益求精,26年的从教经历,从未让我停下过求知的脚步,常年手不释卷。多年的积累和沉淀,让我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我还带领学生把探索的触角延伸到课外,比如:讲完《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后,我又给学生讲周总理为国为民的一生,讲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壮志豪情。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再鼓励他们查阅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
三尺讲台上,我几十年如一日,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是一种精神,支撑这种精神的应该就是“师德”吧。今天,我郑重许下承诺: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红颜憔悴,我会永守三尺讲台。
召陵区实验小学 王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