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育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1月20日 星期

筑牢红色阵地 守护精神家园
——漯河市第二初级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李文姣

近日,漯河市第二初级中学被市委宣传部授予“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这是对该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肯定。该校负责人说:“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校园红色文化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将二中建设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挖掘红色资源

漯河市第二初级中学建校于1946年,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

走进校园,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殿,它就是三晋乡祠的拜殿。三晋乡祠由晋商修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为了让爱国主义教育更生动,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学校根据曾经在校园内发生的历史事件建造了雕像和纪念碑,尽可能还原历史现场。

1945年9月20日,漯河作为受降点之一,在三晋乡祠会馆举行了日本投降受降仪式。学校专门建立受降仪式纪念碑,签字仪式铜像雕塑,还原当年刘峙代表“中华民国”政府和军队接受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情景。

1949年2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在此成立。同年3月8日,成立后的二野四兵团在此召开渡江南下誓师大会。学校在原址上分别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成立纪念碑、渡江南下誓师大会原址纪念碑。

2019年2月,该校西校区改造基本完成后,学校在原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晋乡祠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校历史和红色文化基因,以三晋乡祠、受降仪式原址、陈赓四兵团渡江战役誓师大会原址为背景,拓宽党建文化影响,发挥党建文化育人功能,创建党建教育品牌。我市各级党组织纷纷到该校参观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

学习红色文化

近年来,漯河市第二初级中学充分利用独有的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通过开展“开学第一课”“入团第一课”等活动,引导青少年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挑选优秀团员培养成讲解员,每月固定时间在校园内讲解红色革命故事。

学校还将红色文化与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结合起来,与团建、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演讲比赛、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该校坚持以党建引领红色基因传承,激励广大党员教师从革命传统中感悟崇高,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教书育人,乐于奉献。

漯河市第二初级中学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在学校党总支的领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该校组织开展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评选出每一季度的“新时代好少年”;通过开展清明祭英烈、童心向党大合唱、向国旗敬礼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举行经典诵读、国画和书法大赛、太极拳进校园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开展“青春志愿行 奉献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宣传并践行雷锋精神;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阳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提高心理素质。

今后,漯河市第二初级中学将继续有针对性地做好红色历史文物整理和研究工作,丰富教育内涵,广泛邀请相关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群众为基地发展献计献策,使学校红色文化为更多的学校和社团服务,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和市民群众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