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 丹)秋冬季是一年中污染天气高发季节,污染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为不断改善大气环境,减少重污染天气给人们的身体及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市生态环境局积极行动,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提高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水平。
为建立健全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提高预防、预警、应对能力,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人员认真修订《漯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程度的污染天气,实行分级预警管控,预警分级标准与去年保持一致,分为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类预警级别。根据发布的黄色、橙色、红色预警级别,分级采取Ⅲ、Ⅱ、Ⅰ级响应措施,主要包括扬尘减排措施、工业减排措施、移动源减排措施、健康防护措施、建议性减排措施和其他应对措施。
针对不同行业、企业采取差别化、精细化管控措施,尤其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在重点时段,对不同环保绩效的工业企业采取更加精准、更加科学的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最大程度保证企业的生产效益。认真修订并印发了《漯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2019年修订)》,对企业落实“一厂一策”制度,实行差别化管理。按照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的减排要求,对全市涉气企业逐一筛查,对于涉及民生、绩效评级优、完成深度治理、采用环保原辅料的企业分类施策,严格落实“绿色调度”和差别化管控,不搞“一刀切”。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对七类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在保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污染防治设施齐全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不停产、不限产。截至目前,我市已有445家企业享受不停产、不限产政策。对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违反管控要求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依法采取行政处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措施。
为加快推动全市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度绿色环保引领企业申报工作的通知》,并就该项工作对各县区生态环境分局(建设和环境保护局)提出具体要求。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绿色环保引领企业。根据辖区内工业企业现状,对照评价指标,全市共筛选并向省厅上报了152家基础条件较好、绿色环保水平较高的企业,为行业发展树立了良好的风向标。
积极开展绿色发展服务活动。开展“千名专家进百县帮万企”活动,组织市、县(区)两级专家团队进县区、进企业开展调研服务,同时积极邀请省级专家团队来我市开展帮扶指导工作。从4月份开始,先后对17家重点企业进行了两轮绿色发展帮扶;从专家服务团抽调33名专家,分8个调研工作组在全市93家企业中开展绿色发展服务摸底调研;对河南亿博橡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舞阳威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项帮扶;对35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进行了专项帮扶,最终12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在河南省第一批审核通过的重点行业绿色发展评价排行榜上,河南银鸽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第六生产基地在造纸行业中排名靠前,在重污染天气橙色及以下预警管控期间允许自主采取减排措施。
相关链接:享受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不停产、不限产政策的七类企业:
第一,对重点行业绩效分级企业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对被评为重点行业绩效分级A类企业的,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可不采取管控措施,鼓励企业自主减排;对被评为重点行业绩效分级B类企业的,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针对不同级别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对绩效水平较差的C级企业,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加大减排力度。
第二,对民生保障类企业实施“以热定产”。对承担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或危险废物等保障城市正常运转任务、涉及居民供暖等保民生的工业企业,在满足保障任务的同时,核定最大允许生产负荷,实施“以热定产”。同时,避免对居民供暖锅炉和对当地空气质量影响小的生活服务业采取停、限产措施,尽量减轻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三,对战略性和新兴产业的企业不实施应急管控,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可不采取减排措施,鼓励企业自主减排。
第四,对涉及军工产品和外贸出口的企业,在满足产品订单生产任务的同时,核定最大允许生产负荷,实施“以量定产”,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可不采取减排措施。
第五,对绿色环保引领企业实施应急管控豁免政策。被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金融办等部门评选为“河南省绿色环保引领企业”的企业,在重污染天气橙色及以下预警期间,可不采取减排措施,鼓励企业自主减排。
第六,对绿色发展排行榜靠前企业实施应急管控豁免政策。对焦化、电解铝、氧化铝、化肥、造纸、陶瓷、铁合金、耐材、碳素、医药、农药、印染12个涉气重点行业的企业,在重污染天气橙色及以下预警期间,可不采取减排措施,鼓励企业自主减排。
第七,对重点民生建设工程项目不采取限制性停工措施。对国家和省重点项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和当地政府确定的民生工程,在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管控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支持鼓励,加快施工进度,不采取限制性停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