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1月22日 星期

市市场监管局:深化“阳光漯河”建设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 刘志强)近两年来,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部门实际,实施“阳光三权”,推动“阳光漯河”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通过“阳光漯河”建设,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业热情。截至6月底,我市今年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和市场主体总量分别为92362户、262922户,同比增长294.63%、110.71%,两项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坚持统筹推进,引领工作全面迈上“阳光路”

市市场监管局始终高度重视“阳光漯河”建设工作,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谋划站位高。把“阳光漯河”建设纳入全局“1+4”工作目标之一,作为一条重要的工作主线,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充分融合,使阳光公开、公正规范的理念成为系统上下抓队伍、做决策、干事情的重要遵循。

推进措施实。把“阳光漯河”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台账,党组成员分工负责,市局党组每季度定期听取汇报,同时建立常态化督导考核机制,奖优促劣,鼓励争先。

宣传力度大。在机关院内、办公楼内外、电梯走廊等显著位置设置“阳光漯河”标语,开辟内网工作专栏,建立微信工作群,利用支部活动、红盾讲堂经常开展专题学习和知识测试,做到宣传有阵地、交流有平台、学习有载体。注重发掘典型、总结经验,及时上报信息,在媒体上广泛开展宣传,去年共在媒体上刊发稿件159篇,以实际行动讲好“阳光漯河”故事,叫响“阳光漯河”品牌。

坚持以民为本,奏好服务经济发展“阳光曲”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我市打造成“企业开办用时最短、行政效能最高、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目标,该局着力在“阳光政务”方面加强改革创新,全面畅通市场主体发展通道,探索出多项工作的“漯河经验”。

着力降费减负,全面降低市场主体开办的制度性成本。会同相关部门对线下企业办照、公章刻制、税票申领环节进行优化整合、费用减免,实现了在我市开办企业“一次不用跑、一分不用掏、三天全办好”。

着力治“堵”清“障”,全面推动市场准入、退出便利化。在全省率先探索个体工商户登记无人化智能审批,实现了“刷脸办照”和全天候自助办理。首家在全省推行“集群注册”改革,开启了我市无场地创业新模式。在全省积极开展“证照分离”试点改革,有效解决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发展障碍。在全省先行探索简易注销改革,解决了市场主体准入容易退出难问题。全面开放企业名称库,通过网上自主申报解决企业开办起名难、效率低问题。

着力创新服务,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所有登记注册事项全部进驻行政服务大厅,做到“三集中、三到位”,所有登记审批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平台,实行“一网通办”。大力推行“一次办妥”改革,推出“容缺受理”和新业态、高科技企业“2小时直核窗口”等服务举措,实现了就近办、马上办。定期开展“一把手”换位体验窗口服务活动,畅通干群沟通渠道,加大发现、解决问题力度,努力让办事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坚持防管结合,构筑规范权力运行“阳光网”

市市场监管局把监管执法领域作为权力规范和监督的重点,通过创新监督方式、引入“互联网+”监督理念、运用信息化手段,综合施策,努力构建公开透明、留痕可查、管控结合的权力监督体系。

以流程再造促监管规范。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新模式,并在全省率先探索推动跨部门联合抽查。对市场主体做到计划之内必须查、计划之外不乱查,抽查对象、抽查人员全部电脑选取、随机匹配,从而杜绝了“想查谁就查谁”的任性执法现象,解决了对市场主体“想让谁查就让谁查”可能带来的政商关系“亲”“清”不分问题,同时还减轻了市场主体应付多头检查的负担。对此,国家总局专门派人来漯调研,省局在漯河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

以平台监督促履职透明。依托该局开发的智慧监管平台,建立可视化移动执法系统,对现场执法过程通过平台随时进行指挥调度和远程监督,促进执法人员规范执法。3月22日,市委书记蒿慧杰在该局调研时,专门通过移动执法平台与现场执法人员进行了对话。

以制度约束促执法公正。全面推行执法办案网上审批办理、执法过程全程留痕,同时建立执法结果网上公示、案后回访制度,有效促进了公正执法、廉洁执法。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