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 放 姚晓晓
近年来,国网漯河供电公司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电网建设与改造、光伏扶贫和定点帮扶,主动当好电力先行官,将电力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实现扶贫工作由“输血”到“造血”转变,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11月20日,在市总工会召开的全市劳模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国网漯河供电公司、临颍县供电公司、舞阳县供电公司同时被授予漯河市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十面红旗单位”称号。
电网改造,打通致富之路
“哒哒哒,哒哒哒……”11月27日,在临颍县三家店镇潘庄村的纺织扶贫车间内,伴随轻快而富有节奏的缝纫机响声,一件件童车坐垫被加工而成。这个在供电公司帮助下开办的纺织扶贫车间,帮助2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有活儿干。
电力足了,扶贫产业通往市场的致富路通了,“富民效应”显现了。像潘庄村这样依托“产业+农户”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做法,在我市100多个贫困村正悄然兴起。国网漯河供电公司对贫困县、贫困村实施 “村村通动力电”工程,实现贫困村电网改造全覆盖,完成了全市143个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了所有贫困村通动力电,有效促进了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加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农配网投资21.15亿元,其中舞阳县农配网投资3.58亿元,机井通电投资6.66亿元,煤改电投资2.19亿元。
光伏扶贫,实现绿色富民
在舞阳县九街镇牛赵村,村民们的房顶上呈矩阵排列的光伏面板反射着耀眼的光芒。阳光照在光伏发电板上,不知不觉间源源不断地变成了贫困户手中的真金白银。
“自家用电不要钱,剩下的电还能卖钱,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村民郭朝丽指着自家屋顶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告诉记者,除了用电不掏钱,每月还能净挣2000多元钱。
利用光伏发电扶贫,是一条易推行、见效快、稳增收的精准扶贫之路。自国家光伏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国网漯河供电公司积极落实相关政策要求,精简业扩报装流程、并行业务环节,特事特办,为光伏扶贫开辟绿色通道,各部门高效协同,对接勘查、方案设计、装表接电、竣工验收等并网相关事宜,帮助客户办理并网资料手续、签订供电合同,缩短审核审批环节,确保光伏项目早建成、早发电、早受益。
目前,我市已并网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共有121个,并网容量合计25.936兆瓦,全市光伏发电累计上网电量4.5亿千瓦时,结算购电费1860.08万元,有效带动了3705户贫困群众脱贫。
驻村帮扶,服务温暖民心
“俺手有残疾,过去只能靠扶贫款生活,还要照顾老母亲,供电公司帮助村里建成农业产业园后,请俺来养鸡,一年收入一万多元,不光摘掉了贫困帽,俺感觉精神头儿也足了。”召陵区老窝镇古同村村民连顺锋提起现在的新生活,笑得合不拢嘴。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国网漯河供电公司承担了10个行政村的定点扶贫工作,派驻10名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该公司将行业扶贫和定点扶贫相结合,编制定点村总体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服务能力,培育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定点扶贫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7年至今,国网漯河供电公司累计投入阳光扶贫捐赠资金173万元,用于定点扶贫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产业发展,促进了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国网漯河供电公司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兜底脱贫相关政策,2016年以来,对全市低保户、五保户共减免电费1733.56万元,有效减轻了低保户、五保户的负担。
截至目前,国网漯河供电公司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81户911人,已脱贫212户724人。国网漯河供电公司获得河南省驻村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十面红旗单位”提名奖、漯河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