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

冬日里 打开一扇创作的窗


■本报记者 左素莉

澄澈的冬日,微风在枝头描绘清朗的画作,落叶在大地上书写金色的诗章。

12月7日下午,由漯河日报社水韵沙澧读书会主办、李雪书馆协办的“文艺小方桌”活动之“生活的单与双——青年实力作家郭海燕新书《单双》分享会”举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芳草》杂志社一编室主任郭海燕莅漯,分享自己的新作、文学之路与创作心得,为漯河的文学爱好者打开一扇创作的窗。

郭海燕是“70后”,主要从事小说创作,所著中短篇小说《理想国》《世纪末》《春嫂的谜语》《秋分》《掌心里的风》《单双》等,被《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等转载。郭海燕入选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七个一百”项目(文学类)人才,入选湖北省文联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

创作灵感主要从生活中来

“北岳爱情小说”是北岳文艺出版社打造的品牌,郭海燕向北岳文艺出版社投稿,所投稿件《单双》被选中纳入“北岳爱情小说”系列并出版。《单双》是一本爱情小说集,由《秋分》《如梦令》《亲爱的妹妹》《寻找激情》《单双》《无事》六个情感题材中短篇组成。这部小说集尽显新千年下、世纪之交的“情”与“变”,从与时代共舞、执著无畏的爱情到红尘纷扰、自我拷问的婚姻,从女性意识主体性表达到突破男性中心主义、超越性与政治的身体言说,郭海燕无不以初心历历、个性独具之写作,将它们编成可触可感、炽烈坦诚的“青春密码”,从而活力十足地演绎、披露“70后”与改革开放同步的身心幽微成长史。

郭海燕自拟此书名为《亲爱的妹妹》,取用的是其中一篇中篇小说的名字;《单双》也是其中一篇短篇小说的名字,出版社出版时则用这个名字作为了书名。谈到《单双》这篇小说为什么取“单双”这个名字时,郭海燕说,不管是生活中的你,还是作为写作主体的你,都会遇到“单”或“双”的境遇,而“单”和“双”正是我们成长为“真正的自己”的必由之路——就在这条实践的道路上,在时代的坐标系中,我们学会发现、追问、反思,并建构、体现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短篇小说《寻找激情》的原名是《身在何处》,它是这本小说集里问世最早的一篇小说,于2002年发表在先锋文学期刊《大家》上,发表时,名字被编辑老师改成了《寻找激情》。为什么原名是《身在何处》?当时的她想传达一种质疑,对世纪转型期不良现象的质疑,对自身生活、处境的质疑,她究竟在哪儿?为什么在一个她不喜欢或排斥的处境里?这是她自己造成的,还是时代使然?……她紧紧跟随那个恍惚的“真正的自己”,在时代的没顶洪流里,使出洪荒之力,去质疑、追问、反思,去替未来的自己留下启示的根基,所以取名《身在何处》。将它收录进这本书时,她想了又想,还是放弃了原篇名,保留发表时的篇名《寻找激情》。因为作品就是她的孩子,它最初面世时,还是以它最初行走江湖时的名号吧!

这本书中有一篇短篇小说《无事》,于2004年刊发在《长江文艺》第12期上。湖北大学蔚蓝教授写了一篇评论《雕刻无事的时光》,从内容上解读《无事》。文中写道:“《无事》有一定的文学开掘意义,‘无事’正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情景、最简单的生存之道,储聚着人类日常生活经验的种种记忆。在当下,日常化已无可阻挡地成为文学主要的生存处境,在恒长、零碎和无奈的生存形态中去探寻人生的意义,更能体现出作家对生活层面的超越性思考。”

创作需要一颗安静纯粹的心

郭海燕在武汉上的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宜昌市一家20世纪90年代很红火的国企工作,经历了这家企业由盛而衰的过程。当最美的青春遇到90年代中后期席卷全国的下岗潮,她这个个体所能做的,就是拿起笔,把文字作为生活持续下去、心理上逐渐成长的一个路径、一个出口,她开始写小说。她的第一篇小说发在当地公开发行的杂志《三峡文学》上,第二篇短篇小说《身在何处》在《大家》杂志上刊发,对她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她的文学之路,是在时代这辆马车碾过时,作为个体以文学方式留下的有着时代记忆和时代密码的印记。作为一个创作主体,她当时是使出了洪荒之力去生活与写作的。

郭海燕认为,如果真正想走文学这条路,应该有定力,把安静这个词放在心中,不要过多参与那些身外的关系和纠葛,用一颗安静、纯粹的心创作,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稳、走得远、走得开心。有定力、安静、纯粹,能让四周的声音在你耳边安静下来——因为,当周围的声音安静了,你的声音才能被别人听见。编辑能从你的作品中看出你是否纯粹,是否用很安静很纯粹的心写作。用安静、纯粹的心写出的作品的气质、味道,与心里很浮躁、想得太多的人写出的作品,是不一样的。

国企改革、下岗潮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作为亲历者,作为年轻的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个代表,她用文学写作者的身份来写这段历史。2014年,她的第一部国企改革、下岗潮小说发在《上海文学》上,第二部发在《小说界》上,第三部《异物志》在今年《青春文学》杂志第4期上配评论刊发,人民网“强国论坛”转载了《异物志》及评论。《异物志》这部作品以文学的方式记录、反思、解读国企改革和下岗潮这段历史,超过了文学的边界。《异物志》还入围了2019年度“城市文学排行榜”。

郭海燕在最青春的时候,被捆绑在国企改革这辆战车上,不断颠簸,经历了痛苦与迷茫。她认为,对一个写作者来说,你所经历的当下的种种不如意、难受、难堪,将来很有可能就是你创作的富矿。你不知道创造的富矿何时会到来,你不要着急,一切随缘,在合适的时候,它会向你敞开一扇窗。只要你有一颗安静、纯粹的心,有定力,你的各种不如意、各种难堪成为文学富矿的机缘,会更快一点到来。

事实上,郭海燕作为一名与改革开放同龄的“70后”写作者,回首自己的创作之路,不管是当初写爱情小说、写这本《单双》,还是近年正在写的国企改革题材系列小说,她都深深觉得,她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写到今天,她更清楚地领悟并自觉地追求,要“为时代明德”。为这个时代明德,是要用一生去做的功课。

作品要充满正能量

郭海燕说,《芳草》杂志是武汉市文联创办的,2006年前为单月刊,2006年以后改为双月刊,主要刊登中长篇小说,同时刊发大散文、诗歌及剧本。湖北是现实主义作品大省,《芳草》现实主义作品发得多,也发先锋性质的作品。刊发的小说题材广泛,但是要充满正能量。散文主要发大散文,也就是篇幅较长、内容充实的散文,这些散文主要写那些根扎在大地上的普通人,包括普通人群中的平民英雄,写出了人民性,写出了引起内心呼应的东西。刊发的诗歌以组诗为主。

郭海燕认为,文字功底扎实是文学创作的基本门槛,用词要准确,句子要通顺,没有错别字,一定要把这个基本功练扎实、练到位,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文学素养。她建议,投稿时不要把很多作品一起寄给编辑,要挑两三篇代表你最高水准的、适合杂志风格的作品。作为基层作者,本地报刊、内刊是很重要的阵地,是作者成长的土壤,一定要珍惜并好好研究其用稿风格。

郭海燕说:“今天,能与大家一起交流,就是一种缘分,慢慢地,我可能会与其中一些人成为朋友。大家把作品给了我,只要是好的作品,我都会不遗余力地推出来,期待大家用安静的、纯粹的心,不断写出好作品。”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