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卫生健康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2月20日 星期

集中优质资源 提高核心竞争力
——我市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 刘彩霞 通讯员 谷东方

为牢牢把握国家创建区域医疗中心的发展机遇,充分挖掘我市医疗行业的技术优势和辐射带动潜力,2017年,市委、市政府集中全市优质医疗资源,着力打造豫中南区域医疗中心。

我市目前中医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省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专科6个(含2个特色专科强化建设单位)、市级重点专科7个;西医13个省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其中包括7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培育专科,填补我市无省级医学重点学科的空白,拥有的省级西医学重点学科数量在全省位居第3位(郑州、新乡、漯河),重点和培育学科的总数位居全省第5位(郑州、新乡、濮阳、南阳、漯河)。全市现共有国家、省、市医学(重点、特色、培育)专科80个(其中1个国家级、21个省级,58个市级特色),初步形成了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二级和专科医院为支撑、民营医院为补充的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加强合作。为了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我市鼓励支持区域医疗中心承建主体单位眼光向外,瞄准省内、国内甚至国外的大型医院集团和知名专家团队,在卫生管理、人才培养、专科建设、科研教学、医疗救治、远程诊疗领域建立起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关系。同时加快调整卫生资源结构布局,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加强人才引进。加大高层次医学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对引进和培养的拔尖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用宽松的工作环境、高端的业务平台、优厚的待遇,助力高端人才最大限度发挥才智,实现自身价值。

加大财政投入。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一个亿的专项资金用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各承建主体单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支持优势学科发展。

加强重点学科培育。着力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重点学科,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建立医学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突出重点疾病、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技术和重点环节,充分发挥临床重点学科的示范作用和技术辐射作用,促进学科建设水平整体提高,形成名医带名科、以名科造名院、以名院引名医的良性循环。

此外,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纳入我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由市长牵头、分管副市长具体负责,发展改革、财政、编办、卫生、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政府有关部门参与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把区域医疗中心的基本建设项目列为市重点项目进行管理,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健全监督评价机制,确保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实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