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持续领跑全省。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在我市G107京深线、S238常付线、S330逍白线、S329郸石线近170公里干线公路持续开展路域环境提升活动。平交路口鲜明化改造。对干线公路平交道路路口统一硬化长3米或6米、宽1.5米的路缘示警带,斩断了尘缘。过村路段规范化整治。在过村路段开展违章建筑、非公路标志标牌等集中清理行动,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离。沿线设施科学化设置。规范合理设置里程碑、百米桩、道口标桩、防撞护栏,重新标划热熔标线,全面优化公路通行环境。清扫保洁网格化管理。持续加强公路清扫保洁,实行网格化管理,细化责任、明确到人、层层落实,“全域无垃圾、车行无扬尘”成为常态,为社会各界营造了“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市公路建设和养护中心还认真开展平安公路专项治理,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采取挂牌督办、销号管理等措施,限期整改。加大应急预案管理力度,从建立体系、完善机制入手,提高应急预案的管理水平,继续保持安全生产的良好势头。
此外,市公路建设和养护中心还加大对公路安保工程和桥梁的监管力度,坚持落实桥涵养护管理办法,严格桥梁日常养护与安全管理。对全市76座桥梁、276道涵洞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排查出的桥梁病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治,确保桥梁安全通行。目前,我市一类、二类桥梁比例为94.8%,无四类、五类桥梁,远高于省定标准,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造城际出行圈
实现城乡融合
今年,我省把“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作为民生实事、大事、要事来抓,努力实现“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让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今年以来,我市借力“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积极打造“2+6”城际出行圈,进一步提升我市城乡融合度,为打造“2+6”城际公交出行圈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市打造的“2+6”城际公交圈,“2”即临颍、舞阳,“6”即周口西华县、周口市商水县、驻马店西平县、驻马店上蔡县、舞钢市、许昌市襄城县。目前,漯河至临颍、漯河至舞阳、漯河至许昌、临颍至许昌的城际公交已经实现成熟运营,并全部使用新能源大型高级客车。漯河至西平城际公交公示期已结束,目前进入意见征求函阶段。漯河至商水城际公交将在现有相关运营线路的基础上协商开通。漯河至西华的城际公交正在积极筹备。
今年8月初,我市1268个行政村全部完成通客车任务,圆满完成“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既定目标任务。同时,动员引导社会资金购置运力,建设充电站及港湾站、停靠站牌,累计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10月初,召陵区、郾城区通过初步审核,作为“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省级示范县报省交通运输厅复核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