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 红
年初以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瞄准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执法水平这一目标,不辱使命,奋发有为,全力推动城市管理执法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用心血和汗水铸就“城市卫士”品牌。在市人大询问评议中获得全市第一的好成绩,经营秩序、“三散”治理、拆违治乱等工作多次获得市领导表扬,并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单位验收,被河南省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河南省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单位”。
扎实推进“门前三包”
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四定管理、全面铺开、重点推进、逐步规范”的工作思路,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精心组织、创新方法、加强督导、推进工作。
强化宣传引导。发放《致广大商户(单位)的一封信》《“门前三包”评比办法》3万余份,发放制作统一的“门前三包”公示牌,进一步宣传“门前三包”的目的、意义,使“门前三包”工作深入人心。
突出重点整治。督促各街道建立“网格分片”制度,每家门店实行“定岗、定责、定人、定奖惩”工作机制。联合城管执法、环卫、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沿街单位、门店实施拉网式排查,根据排查情况进行达标分类等级划分,确定整治重点。坚决整治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乱贴乱画、乱扯乱挂等现象,彻底解决“脏、乱、差”现象的反弹问题。
稳步推进路网精细化管理
提升站位,狠抓落实。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支队抽调精兵强将150余人充实管理网格,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勤巡查、严监督、抓整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路网精细化管理见实效。
制订举措、精细管理。按照网格化、精细化的要求实施精准督查、严格管理,以网格为单位,有针对性地制订和完善工作举措,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工作制度,做到以制度约束人,按制度办事情。
强化督导、跟踪问效。支队班子带头扎根一线、靠前指挥、率先垂范,采取统一管理标准、对标考核办法、强化督导检查、实施督导讲评等措施,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销号,确保市容监督出真招、见实效、出成果。
大力加强扬尘治理
严管施工污染。全面落实“月排班、日巡查、24小时无缝隙监控”制度,建立了“领导带队,科室督导,大队严控”的三级巡查管控机制。对建筑工地持续开展扬尘专项治理,做到了全市在建建筑工地治理全覆盖,无死角。截至目前,共约谈违法建筑施工企业600余次,依法立案查处案件72件。
严查渣土违规清运。严格落实“三项准入”“四统一”“三不出场”制度,对渣土车按照“一个时段,两头管理,三方惩处,四项举措”进行管理,杜绝违规清运、带泥上路和抛洒遗漏。建立领导带队夜间巡查机制,及时发现违法线索,严查违规渣土清运。截至目前,共发现各类违法渣土运输线索12件,依法立案查处7件,处罚5件。
严控烟尘污染。执法大队加强巡逻,积极宣传,发现焚烧垃圾的情况第一时间扑灭并清理;严查燃煤散烧,查处违规使用散煤商户300余家,全部整改;加强餐饮油烟治理,引导餐饮服务单位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安装率达99%以上,关停整顿50家,取缔夜市烧烤摊位8个。
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加强培训教育工作,锻造综合执法“铁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互探讨”的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全年共举办了六期综合执法集中培训,600余人次参训,组织支队业务骨干赴重庆、郑州等市参加专题学习培训;全体队员开展了以“内提素质、外树形象、强化管理、改进作风”为主题的军事训练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纪律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综合执法日趋规范。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共梳理10大类352项权力事项清单,在行政执法案件办理上,制定了《城市管理联合执法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60项制度,完善便民服务措施10条。持续开展“以案促改”专项行动,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切入点,坚持以落实主体责任统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化廉政教育,队伍政治生态进一步净化。
主题教育特色鲜明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支队党委班子紧密结合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重点工作,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不断拓展自选动作,坚持问题导向、求实求效、扎实推进。
“五个抓手”联动。先后召开5次党组会、2次集中研讨会,坚持一条主线引领、奔着问题出发、“改”字全程发力、回头反思提升、教育成果转化“五个抓手”联动,用好日常党建工作中的有效做法,组织各基层党支部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并不断丰富主题教育手段,提升主题教育实效。
“五个清单”联结。建立学习目录、调研专题、存在问题、整改措施、为民服务等紧密相连、互为一体的“五个清单”,支队党委班子成员及中层以上干部每人确定一个调研题目,累计调研30余人次,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做好“大文章”;多方听取意见,认真检视反思,找实问题,深挖根源,共检视查找问题23条;立查立改,即知即改,明确整改措施26条。